西方黄鹡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方黄鹡鸰 |
---|
![]()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Motacilla flava 目/科/属 雀形/鹡鸰/鹡鸰 迁徏状态 迷鸟/台湾 普遍性 不常见 体长/体重 16-18cm/11-26g |
西方黄鹡鸰,雌雄相似或略异。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褐色。
- 灰头亚种thunbergi雄鸟繁殖期:
- 头至后颈暗蓝灰色,前额、眼先至耳羽前部灰黑,通常无眉线。
- 背榄褐,翼暗褐具淡黄色羽缘,有2条淡黄色翼带。尾羽暗褐色,外侧2对尾羽白色。
- 体下黄色上胸常有项链状暗褐色斑。
- 雌鸟繁殖期:头浅灰色,有窄细白眉线。喉白,腹为浅黄。
- 欧洲黄头亚种flavissima/lutea,雄鸟繁殖期:头羽多变,可以头部全黄(lutea亚种)变化为前额至后颈榄褐,眼先至耳羽略带榄褐色,背榄褐,翼带淡黄。体下黄色。
栖地&习性
低海拔水域,如湖边、海边、沼泽、池塘、水田及河岸。
白天以小群于水域附近觅食昆虫。停立时尾部上下摆动,身体与地面呈斜角。夜间栖息蔗田菜圃旱作地及芦苇丛。迁徙季夜栖前可见到超大群聚集壮观场面。
饮食包括各种各样的陆生和水生无脊椎动物。还有一些植物材料,尤其是种子。
繁殖期
季节4-8月,随纬度而变化;1-2个育雏。一夫一妻制,单独的领土育种者。巢,主要是由雌鸟筑成。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在俄罗斯北部的苔原地带上很常见。
鸣声
与东方黄鹡鸰相似“唧-”声。
外观相似性
东方黄鹡鸰macronys亚种似本种灰头亚种thunbergi,但仅眼先至耳羽前部灰黑与灰蓝色前额有色差,翼带较黄,上胸无项链状暗褐色斑。
分布
亚种分布:
- M. f. thunbergi Billberg, 1828 – Grey-headed Wagtail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E至西伯利亚西北部;冬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南部和南部。
- M. f. flavissima (Blyth, 1834) – British Yellow Wagtail – 英国及邻近的欧洲沿海地区;非洲的冬天。
- M. f. flava Linnaeus, 1758 – Blue-headed Wagtail – N&C 欧洲(S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E到乌拉尔;冬季撒哈拉以南非洲。
- M. f. beema (Sykes, 1832) – 从上部伏尔加河E到西伯利亚西南部,从南到哈萨克斯坦和阿尔泰山;冬季主要是印度次大陆,还有阿拉伯和非洲东部。
- M. f. lutea (S. G. Gmelin, 1774) – Yellow-headed Wagtail – 俄罗斯西南部,S在喀山和彼尔姆之间)和N哈萨克斯坦;冬季非洲和印度次大陆。
- M. f. feldegg Michahelles, 1830 – Black-headed Wagtail – 欧洲东南部(巴尔干E到S乌克兰),S到土耳其,E地中海,阿拉伯半岛,里海W,伊朗和N阿富汗;冬季非洲(主要是尼日利亚E到苏丹和乌干达)。
- M. f. melanogrisea (Homeyer, 1878) – 伏尔加河三角洲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至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冬季主要是南亚E至尼泊尔W,甚至非洲东北。
- M. f. leucocephala (Przevalski, 1887) – White-headed Wagtail – NW蒙古,极端NW中国(N新疆)和前苏联的邻近部位; 冬季可能主要在印度。
- M. f. iberiae E. J. O. Hartert, 1921 – Iberian Yellow Wagtail – 伊比利亚,法国西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南至毛里塔尼亚Banc d'Arguin群岛);冬季W&NC非洲。
- M. f. cinereocapilla Savi, 1831 – Ashy-headed Wagtail – 意大利(包括撒丁岛和西西里岛)和斯洛文尼亚; 冬季为地中海沿岸和CW非洲。
- M. f. pygmaea (A. E. Brehm, 1854) – 居住在埃及(R尼罗河沿岸的三角洲和S)。[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western yellow Wagtai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