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昌市河西中学

西昌市河西中学 (河西中学)地处西昌市佑君镇文化路37号,其前身为西盐联立河西初级中学,由于地处安宁河西岸的西昌盐源两县毗连各乡高小毕业生,进盐源县城深造远在三百里外,赴西昌县城亦有一日路程。

雨季因安宁河阻隔入学不方便,因而失学者竟达90%以上,1945年经地方人士商议,推选何际虞、许鹤生、谢若山等22人组成西盐联立初级中学筹备委员会,校址设于香城镇南华宫内(即现今的佑君中心校高级部)。经省政府批准,1946年2月正式招生,3月3日正式开学行课,逐年增班,成为三个班的三年制初级中学。办学经费来源:征集各庙会租米300箩 作学校基金;并向富房买业者照买价募捐3%;市场屠宰户募捐及省政府补助经费;如尚不足可召集区内绅士筹集。

目录

学校历史

1952年8月,由于西昌县境内几所农村初级中学校舍破旧,设备简陋,学生少等情况,经西昌专员公署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河西初级中学属暂时停招学生中的一所,校舍移交给河西小学。1958年6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行向工农子弟开门办学的方针,西昌专员公署和西昌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根据人口和生源情况,在盐中区恢复河西初级中学,从1958年秋季开始招生,校址选在河西街新场口,将旧庙明王宫、三义宫、川主庙改建为西昌县河西初级中学,年招三个初中班,逐年增班成为三年制的初级中学。1976年秋季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一所完中,并改名为西昌县河西中学,年招两个高中班。1982年秋季停招高中生。1986年撤县并市后改名为西昌市河西中学。1988年秋季开始每年招农职业高中班。1992年将农职高班合并给西昌市二职中。1997年秋季开始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年给磨盘乡增收一个民族初中班。

学校实力

学校现有17个初中班,其中包括3个彝族班,共有学生950多人,其中有彝族学生120多人,有正式教职工71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中学二级教师39人,高级技工3人,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共66人,有部分教师正在努力即将达到应具备的本科学历。1976年建立中共河西中学支部,至今有正式党员20人,1976年建立共青团河西中学总支委员会,1984年改为共青团河西中学委员会,现共有教职工、学生支部共11个,共青团员130多人。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4724m2,校舍由三座古庙改建而成,旧房、危房多。1987年3月,盐中区委区公所召集各公社领导协商后全区共集资6万元,教育局同意出资5万元修建教学楼,此工程由宁远建筑公司承建于1987年8月动工,1988年9月交付使用,共建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教学楼745m2,拆除明王宫古庙危房410m2。1989年12月盐中区委区公所召集全区各公社领导协商集资5万元修建教师宿舍,教育局同意差额由教育局出,此工程由林文才修建,拆除川庙危房300m2,修建两楼一底砖混结构教师宿舍楼656.5m2,共用资金129987.00元,1990年3月动工,9月交付使用。

1992年3月盐中区委区公所召集各公社领导协商集资6万元,剩余款项教育局同意付,拆除土木结构危房366m2,修建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教学楼721.7m2,实验楼286.8m2,由盐中区建筑队承建,1992年8月动工,1993年3月投入使用,共用资金137667.90元。1996年3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西昌市教育局和佑君镇政府共同协商,由佑君镇政府集资24万元(在佑君镇政府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支出),剩余款项由教育局付,将三义宫古庙全部拆除,修建两楼一底砖混结构学生宿舍及办公楼1085m2,共用资金44万元,此工程由西昌市教建司修建,5月动工,9月交付使用。由于中央文件停止在农村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佑君镇政府在往年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只付了12万元,其余部分均由教育局付出。

由于我校是由古庙改建而成,2003年3月,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我校有D级危房1100多平方米。2005年10月学校在王体奎校长领导的新班子决定动员全校教职工每人借资1万元以上,11月止共借资60万元,报请教育局同意修建学生公寓楼1200m2,此工程由四川航天置业建筑公司承建,于2006年3月动工,8月底竣工,竣工后结算共用资金121万元,经物价局审核后同意每期每生收取住校费200元还借款和超出部分工程款。2006年9月,未来改变化粪池水外流造成环境污染,我校和州能源办解决污染问题,修建100m3沼气池,于10月1日动工,11月使用,共用资金3.2万元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2003年,川庙学生住房定为D级危房后,教职工住危房或借房子住,无一学生住在危房内,市政府领导多次视察,于2006年7月9日,由西昌市张邛林市长带队到河西中学现场办公决定,将河西中学川庙危房全部拆除,由市政府出资20万元,办理建房的相关费用也由市政府出,市教育局出资20万元,佑君镇政府出资10万元,给河西中学教职工住户借资30万元,筹建教师住宅楼1300m2,此工程由四川航天置业建筑公司承建,预计2007年年底交付使用。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06年将学校的旧房、危房已全部拆除,至2007年止已修建砖混结构的教学楼、中心实验室[1]、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住宅楼共计7346m2,教学设备设施齐全。

学校发展

1962年底,郭亦锦同志任河西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和河西公社党委研究协商后,将红毛山一片荒山150亩给河西中学作为农场,河西中学给河西公社一大队300元作补偿。在郭亦锦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通过1963-1965年的辛勤劳动修建了四个教室,三间寝室,两个保管室,一个畜圈,饲养了两头水牛,二十多头黄牛,农场全部种上了新疆葡萄、桃子、石榴等果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无人管理,水牛被卖掉,黄牛被学生造反派宰杀吃了,土地、果树被当地的几个生产队瓜分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多次协商但再也收不回来了。1974年,学校再次向河西公社党委反映农场一事,公社党委将丁佑君烈士陵园后边的河滩13亩划给学校,学校改造后种植桑树。1998年7月被洪水冲毁,现只剩6.4亩。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州先进教工之家、州卫生先进单位、市常规管理合格学校,被列为凉山州首先办好的三十所初中之一,被列为西昌市优质生源基地5所中的一所。现代远程教育[2]工程由二模式升级为三模式,使校园更具有现代化气息。学校校风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浓厚,在全市教学质量检测中一直名列前茅,在体育竞赛中,中长跑项目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在县(市)州和省级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为校市州争得荣誉。

视频

西昌市河西中学 相关视频

西昌恰同学少年(G组)-西昌市第一初级中学
《成为你自己》西昌市第七中学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