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柏林

增加 11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西柏林 ''' (德语:West-Berlin;法语:Berlin-Ouest;英语:West Berlin)是对1949年到1990年间柏林西部地区的称呼。西柏林是自1945年二战结束后建立的英美法共同占领区,此地区在其存在期间行政上很大程度是 [[ 西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邦份,但是在 [[ 法律 ]] 上并非属于西德的一部分。相对于西柏林,城市东部的苏联占领区称为东柏林,并是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定的首都;但西方国家认为柏林在法律上仍为四国联合占领区,因此不承认东柏林的首都地位。
西柏林正式由西方盟国控制,完全被苏联控制的东柏林和东德包围。西柏林在冷战时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西方人普遍认为是“自由之岛”。作为“西方的样板”,它得到了西德的大量资助。作为一个富裕的 [[ 城市 ]] ,西柏林以其独特的国际化特征和教育、研究和文化中心而闻名。西柏林大约有200万居民,是冷战时期 [[ 德国 ]] 人口最多的城市。
西柏林位于西德边境以东和以北100英里(161千米)处,从西德只能通过狭窄的铁路和公路走廊从陆路进入。它由1945年建立的 [[ 美国 ]] [[ 英国 ]] [[ 法国 ]] 占领区组成。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将西柏林与东柏林和东德分隔开来,直到1989年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国正式统一,东西柏林正式合并为现代的柏林。
==起源==
《波茨坦协议》为二战后占领德国确立了法律框架。根据这项协议,德国将正式由四个盟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管理,直到一个“所有各方都能接受的”德国政府建立起来。德国的领土将被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四个盟国中的一个管理。柏林曾被苏联占领区(在德国中部大部分地区新建立的)包围,也将被类似地分割开来,西方盟国将占领由柏林西部地区组成的飞地。根据该协定,对 [[ 柏林 ]] 的占领只有在四方协定的结果下才能结束。西方盟国被保证有三条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苏联还非正式地允许西柏林和德国西部之间的 [[ 公路 ]] [[ 铁路 ]] 通行。
起初,这一安排是临时性的,所有各方都宣称德国和柏林将很快重新统一。然而,随着西方盟国和 [[ 苏联 ]] 之间的关系恶化和冷战的开始,德国和柏林的联合政府崩溃了。很快,苏联占领的柏林和西方占领的柏林就有了各自的城市管理机构。1948年,苏联试图通过对西方地区实施陆地封锁,也就是柏林封锁,迫使西方盟国离开柏林。作为回应,西方利用其空中走廊,通过柏林空运,向他们所在的那部分城市提供 [[ 食品 ]] 和其他物资。1949年5月,苏联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封锁,西柏林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保留了自己的管辖权。
柏林封锁之后,东西柏林恢复了正常的联系。这只是暂时的,直到谈判重新开始。1952年,东德政府开始封锁边境,进一步孤立西柏林。直接的结果是,电网被分开, [[ 电话 ]] 线被切断。人民政府和苏联军事人员还继续封锁所有通往城外的道路,导致几次武装对峙,并在那年6月与法国宪兵队和德国联邦军队发生了至少一次小规模冲突。然而,分裂的高潮直到1961年 [[ 柏林墙 ]] 的建造才出现。
==法理上的地位==
根据西方盟国所遵循的法律理论,对德国的占领于1949年结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于5月23日成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于10月7日成立。根据《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或宪法)》第127条,规定联州法律应在颁布后一年内扩大到大柏林(西柏林的正式名称)以及 [[ 巴登 ]] 、莱茵兰-普法尔茨和符腾堡-霍亨索伦。然而,由于对柏林的占领只能通过四方协议来结束,因此柏林仍然是同盟国正式主权下的被占领领土。因此,《 [[ 基本法 ]] 》并不完全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245,5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