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藏马鹿

西藏马鹿,学名“马鹿西藏亚种”,在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增期乡的崇山峻岭中,生活着一种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西藏马鹿。它们在被国际野生动物学界宣布已灭绝50多年后,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西藏马鹿最初被科学家发现是在150年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西藏马鹿排在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之前,其鹿茸经济价值也远高于其他鹿种,因而遭到人类的滥捕,加上环境变迁等原因,本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物种便销声匿迹了。1990年,国际濒危物种研讨会正式宣布:西藏马鹿绝种50年[1]

西藏马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特有物种,身份尊贵有如国宝。

目录

演变过程

大约300万年前,马鹿梅花鹿和白唇鹿的共同祖先出现在中国青藏高原东缘的西南山地。今天,留在温带森林的梅花鹿仍维持着原始的体态:个小、成年带花斑;白唇鹿特化为高原专家,而马鹿则向着适应寒冷疏林和草原的方向不断演化[2]

体型特征

马鹿,顾名思义,就是和马一样巨大的鹿。马鹿是现存鹿科动物中体型第二大的种类,仅次于驼鹿(就是整天在加拿大摧毁汽车的那种)。

马鹿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3]

一只成年的西藏马鹿重约110公斤,肩高1.2米,角分五叉,向内弯曲。

马鹿的体型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严寒,并且便于在深雪中行走;另一方面,增大的体型也增强了咀嚼和消化的能力,使马鹿可以取食其它小型鹿类无法利用的针叶和硬草。巨大的体型也降低了被捕猎的风险,除了这两种杀手外,没有任何猛兽可以对成年马鹿构成威胁。

鹿角

在自然界,长角的动物并不少,但犄角长成树枝状的只有鹿。树枝状的角不算什么,奇特的是鹿角还是一年一换的[4],每年新换的鹿角,都会比去年多一个杈,直到完全成年。

从麂[jǐ]子的双杈角,到豚鹿水鹿坡鹿等原始鹿类的三杈角,再到梅花鹿的四杈角(偶尔能长出第五个杈,但中国民间有“花不过五”的说法),最终站在鹿科犄角演化顶端的,就是马鹿。这里说的是鹿角主杈的数量,而不是所有角尖的数量,因为主杈本身还可以再细分出更小的杈。

不同支系马鹿犄角的共同特点是犄角的眉枝和第二枝离得非常近,因此中国民间给马鹿的第二杈专门起了名字叫“冰枝”,也叫“对门杈”,这也是区分马鹿和梅花鹿等其它鹿类犄角的方法。

保护工作

经过十年保护繁育,濒危了近半世纪的野生动物藏马鹿种群得到恢复,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内数量已达8000只,较设立保护区时增长了60%[5]

1993年,西藏成立类乌齐自然保护区;2005年,该保护区升级为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1206平方公里,主要保护马鹿及其自然生态系统。

视频

西藏马鹿 相关视频

遇见西藏走进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自然保护区
奔跑在藏东高原上的精灵——藏马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