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递村 |
中文名称: 西递村 村落属性: 行政村 所属政区: 安徽省黟县西递镇 形成年代: 北宋皇佑年间 主要产业: 旅游业、农业 |
西递村,安徽省黟县西递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南侧, 村域面积10.7平方千米。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
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0年,以西递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1月,西递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1年5月5日,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2年12月17日,西递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8月26日,西递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名单。[1]
村落历史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
据胡氏壬派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昌翼公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佑元年(904年),梁王朱全忠(温)叛逆,逼迫迁都西安于河南洛阳,皇后何氏在行程中生下一男婴。时有新安婺源人胡三(名清),宦游于陕,受朝廷重托,秘密将皇子抱回原籍徽州府婺源考水,将其取名昌翼,改姓胡。昌翼即明经胡始祖。
北宋皇佑年间(又有元丰年间一说),胡昌翼第五代孙胡仕良因公往金陵,途经西递铺见其地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土质肥沃,遂举家从婺源考水迁于西递,从此在西递耕读并举,繁衍生息。
宋代,黟立四乡二十里,西递村属新政乡明德里。
明代,以里为都,黟县设四乡十二都,乡名未变。西递村为新政乡六都(称西递为里六都),沿至清末。
明清时期,西递村周边有奢公坑、何村、上元学堂、社屋山、冬生坞、九都岭(新娘房)、天灯柱、天灯老爷、清福庵、洪家坞、青云庵、前山、高庵(钟坞)等小村落。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西递村胡学梓捐资将渔亭永济桥(河西岸)、通济桥为石桥(河东岸)相接为一桥。
民国时期,黟县改为区乡建制。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资料显示,黟县设3区1镇8乡,西递村属二区,西虹乡管辖,下设保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区设1镇5乡,西递村为东文乡属辖,下仍设保甲。
1949年6月,黟县废除保甲制,建立乡人民政权,全县设碧阳、渔亭、际村、东文、碧芙、武林6乡(镇),下辖行政村。后撤乡设碧阳、渔亭、古筑、际村4区。7月间,撤区复设6乡。西递村为东文乡西递行政村。
1950年,黟县改设5个区,下设行政村,西递村为二区西递行政村。
1952年5月30日,黟县调整行政区划,西递行政村改为西递乡。
1954年冬至1956年冬,农业合作化时期,西递乡成立有三联、一心、五星、同力、同裕、新民、株林7个初级社。
1956年2月,黟县撤区并乡,西递乡与潭虞、叶源、霭峰三乡合并,成立东源乡。
1956年冬,西递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西递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下设生产队、作业组。
1958年9月,西递乡撤乡镇改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西递村为生产大队。
1959年4月,黟县并入祁门,公社未动,更名黟城人民公社。原东源乡划为东源管理区。
1983年9月29日,公社体制改革,实行党、政、企分开,东源人民公社改东源乡人民政府。
1983年至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恢复乡镇人民政府。东源人民公社改为东源乡,西递村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12月,由黟县文物管理所主持维修的西递刺史石坊工程竣工。
1986年4月,西递村筹集资金45万元,架通高低压输电线路80华里,实现村村通电。
1986年9月,西递村成立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
1998年12月,东源乡更名西递镇。现西递行政村由西递、株岭下2个自然村组成,下辖1、2、3、4、5、6、大兴、大立、大同9个村民小组。
2016年,黟县深化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开展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实施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等8处国保古建筑综合修缮工程,启动西递古建筑群消防安防工程。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徽州村落对选址很重视,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西递村"众星皆拱北,诸水尽朝东,今东水西流,其地主富。"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背靠罗峰山、石狮山,南面对案山南山坞,南北山在此回环形成一处山坳。西递村村内有三条溪水交汇,自北向南分别为金溪、前边溪、后边溪。
《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载:"壬派五世祖道经西递铺,见其山多拱秀,水势西流,爰携堪舆家入西川境,便观形势,有虎阜前蹲,罗峰拱秀,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风燥水聚,土厚泉甘,遂自婺源迁来其间"。
空间布局
在布局上,西递村呈舟船形状,鳞次栉比的户户民居,如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村头的牌坊及大树宛如桅杆与风帆,附近的农田、湖田簇拥着村庄,好似大船停泊在港湾。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除三条主街之外其他主要是南北向的小巷,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
建筑特色
西递村存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典范, 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
西递村古民居有着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其外部体型轮廓比例和谐,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清新隽逸、淡雅明快的美感。"马头墙"(俗称"封火墙",原为防火需要)的设置是西递古民居的另一特色,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西递村平面布局规整,天井庭院紧凑通融,古民居平面多作内向方形布局,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一进一进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后进高于前进,一堂高于一堂,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天井是住宅群体的生长点,具有承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之实用。由于屋面檐口都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称之为"四水归堂",是徽商"聚财气"、"肥水不流外地"思想的建筑外化。
主要景点
综述
西递村中保存较完好明清民居为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主要景点有胡文光牌楼、追慕堂、笃谊庭、敬爱堂、走马楼、旷古斋、瑞玉庭、笃敬堂、桃李园、西园、东园、惇仁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仰高堂、尚德堂、大夫第、迪吉堂等。 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文光牌楼
胡文光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座落于西递镇西递村口处,建筑占地长15.75米,宽8.1米,面积为127.6平方米。为三间四柱五楼建筑格式,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竖建。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用黟县青石建造,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虎豹呈威图"、"五狮戏珠图"、文臣武将、"八仙",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
追慕堂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
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堂内有李世明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明塑像。
笃谊庭
笃谊庭又称枕石小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原为正三品通议大夫,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贯三之幼子,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曹振镛之婿胡元熙的故居。庭院大门为砖砌八字门楼,上嵌砖雕"紫气东来"横额,大门里向门亭嵌有画轴形石雕门额"枕石小筑"四字。门亭两侧建有花瓶,绿叶形小门洞,分别嵌有"玉壶"、"莺春"砖雕门额,内设当年主人供花木过冬的温室。
敬爱堂
敬爱堂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面积1800多平方米。堂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
敬爱堂祭祀大厅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梁檩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
走马楼
走马楼,又名凌云阁,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系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官授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三朝元老(清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宰相亲家曹振镛(歙县雄村人)而赶建。
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旷古斋
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房子原主人是位"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前楼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其中把"孝悌"写为"孝弟",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瑞玉庭
瑞玉庭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房子原主人是位徽商,其布局处处围绕一个"商"字,以体现主人身份和追求。庭院门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有"富贵"二字,右墙上刻有"履道含和"四个大字;厅堂天井有"四水归堂"之含意;天井四周雀替上的四季花鸟图,厅堂太师壁两侧走廊过道上各有一个"商"字造型。厅堂的柱子上悬挂着"传家之道"、"修身之道"和"经商之道"三副楹联。此外在厅堂右厢房的板壁上还有祖宗家训和治家格言。
笃敬堂
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原为胡贯三之孙,胡如川之子胡积堂居住。厅堂上最为醒目的便是胡氏廿六世祖胡积堂的遗像,从他的顶戴(蓝宝石顶)和补服(胸绣"孔雀")识别,为正三品文官,遗容的两边堂柱上挂有一副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参考来源
- ↑ 西递村旅行攻略,你值得拥有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