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
「西部大開發」由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於2000年1月開始部署,整個政策包括「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四個主要項目。
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邊州):
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
基本思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說,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十二個年頭。《規劃》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主題主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開發理念上,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三是在開發布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點經濟區培育壯大,着力培育新的經濟 增長極,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四是在開發重點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關鍵性問題。
五是在開發機制上,更加注重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劃》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強化指導服務,大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充分發揮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要素有序向西部地區流動,進一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和支持西部大開發。
六是在開發政策上,更加注重差別化支持措施。《規劃》要求,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落實好中央對西部地區在財 政、稅收、投資、金融、產業、土地等方面的差別化政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傾斜力度。
關鍵環節
負責人說,「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2]。交通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水利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
生態建設
負責人說,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十二五」時期,一是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努力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是要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加快編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點草原生態保護工程規劃,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和防護林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移民,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
三是要繼續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高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確保飲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業污染防控體 系,推進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四是要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五是要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災害風險管理水平。
視頻
西部大開發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西部大開發的省份,共12個(1個市/6個省/5個自治區),世界之最,2016-5-25
- ↑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談《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人民網,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