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板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角板山 |
---|
|
地名由来
- 1886年刘铭传于当地视察,见大嵙崁溪两岸河阶地行如三角板,遂取名为角板山。[1]
- 清末称此地夹板山,这座山在泰雅语名字为Pyasan,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场所。 另一说是泰雅语Pyasan(北亚山),源出于一位泰雅族部落的头目的名字,清末他为抵抗清军的攻击奋战而亡,族人以其名纪念之。[2]
- 日治时代,总督府征服当地的原住民,将地名改为“脚板山”,示脚踏之板的蔑称。从日治时期才出现的角板山一词来看,所谓刘铭传命名的说法,或为讹传。但是,1899年的“台湾协会会报”以假名标注角板山的读音为台语的“カッバンソァン”,可知角板山之名在总督府理蕃之前的1899年已经存在。又,“脚踏板”亦非日文词汇。
特色
- 日治时期191-1914年间之金鸡纳树试植
- 1914年(大正3年)农业试验所川上泷弥将金鸡纳树苗于北投、角板山等六处作第一阶段移植。1917年调查,角板山之金鸡纳树因霜害全数枯死。 但移植试验前, 川上曾经分部分幼苗给角板山驻在所之巡查种植于宿舍, 结果竟发育良好。
参考文献
- ↑ 复兴乡志编辑委员会《复兴乡志》复兴乡公所 ,2000年. [2015-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 ↑ 许毓良《清末桃园山区的原住民(1885-1895)─以“台湾内山番社地舆全图"为主的讨论 》 辅仁大学历史系 (PDF). [2015-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