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解放北路 (天津市)

解放北路 (天津市)
圖片來自gushiciku

解放北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街道,西北起张自忠路解放桥相接,东南到徐州道,全长2300米,是一条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金融街,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其南半段原为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道,北半段原为天津法租界的大法国路。由于解放北路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已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并加以保护。

目录

历史介紹

这里原来是天津东南郊海河西岸的一片沼泽荒地,中段有一个以紫竹林命名的寺庙和村庄。1860年12月17日,在紫竹林庙以南沿河地段开辟了天津英租界。1861年6月,在紫竹林庙以北沿河地段开辟了天津法租界。虽然戈登天津英租界进行了规划,维多利亚道就是其中的南北主干道。不过,天津在最初十年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天津英租界只有英资宝顺洋行和英国领事馆建造了房屋,天津法租界内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个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合众会堂,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就是位于三岔河口望海楼天主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临近的宫北大街。1870年6月发生的天津教案彻底改变了天津租界的面貌。此后外国侨民纷纷移居租界,首先是天津英租界得到开发经营,到1900年庚子之乱以前,已经建成了以维多利亚道为主干道的道路网,两侧除了以英国为主的商业、金融机构,还建起了著名的戈登堂天津利顺德饭店等豪华建筑。这一时期,法国由于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1900年以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时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民国初年,主要在天津英租界内的维多利亚道两侧兴建了一批豪华的金融建筑。抗战胜利後,该路定名为中正路,北端的万国桥定名为中正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该路改名解放北路。

现况与发展

參考文獻

  1. 和平区志.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