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言必信,行必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篇,这一回,孔子高徒子贡,向孔子问士,也就是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人[1]

孔子呢,做学问是非常厉害的,将这个问题分成三类,他认为,士一共有三等:

上等: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做事知道羞耻,出行能不辱君命,这是上士;

中等: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宗族里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也称赞他尊敬兄长,这是中士。

话说到这里,子贡还不知足,又问:再次一等呢。

于是,孔子的这句名言出来了,什么名言,孔子说: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如果你非要问的话,这样的人只能算作第三类,勉强也算个士,不过比起前两类,那可差的太远了。

瞧见了吗,孔子的意思是,这样的人就是顽固不化、固执己见的小人,要不是子贡非要继续问下去,估计这类人,孔子是提都不愿提的。

说道这里,大家要问了,就算是这样,小编你也不能说这句话不是夸奖人吧,信守承诺分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那我们下面再来看一下例证,‘小人’这个词在《论语》里简直是反面教材啊[2]

  • 子曰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子日:唯小人与妇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怒。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也正因为孔子特别看不起这类人,所以后世孟子还在《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补充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3]

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再让我们来看两则孔子的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找工作的时候,在匡地差点被人打,幸亏孔子风轻云淡地弹奏了一曲,把匡人赶走,然后带着弟子们继续前进。孔子一行刚离开匡地,到了蒲地,又被人围住了。原来蒲地一个贵族反叛了卫灵公,害怕孔子回去报信,就把他们都抓起来。这时,那个带来五辆车马的公良孺,带人同蒲人打了起来。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最后决定谈判,蒲人要求孔子承诺不回卫国,孔子答应不回卫国,最终得以脱身。

一脱离险境,孔子就命令马上向卫国国都帝丘前进。子贡不解地问,和约上不是规定不能去卫国吗?孔子说,那是在被要挟的情况下签订的,神是不会信的。言下之意是,所谓的外交辞令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由此可见,孔子是个相当灵活的人,他身上既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又有“无可无不可”的灵活,他绝不会死守诚信的教条,而让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其实,孔子不赞成“头撞南墙终不悔”的“一根筋”。在《论语》中,有一个特别直爽守信的人,叫微生高。孔子曾经批评过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呀?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明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去要了点醋给人”。微生高和一个姑娘相约在河边见面,结果姑娘没来,洪水来了。直爽守信的微生高先生不肯爽约,就抱着河边的柱子,直到洪水淹没了他的头顶,姑娘也没有来。

这两个故事说明孔子,绝对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根筋,在他身上,有着无可无不可的灵活与变通。再次佐证了“言必信,行必果”其实不是夸奖别人的[4]

论语_言必信,行必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