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讥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讥谤读音为 jī bàng,汉语词语,意思是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

[]

出处

搜神记》·序

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唐诗纪事

隐虽有才,然多轻易,明皇圣德,犹横遭讥谤,将相臣僚,岂能免乎

陆游·《一落索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玠讥谤之言,流於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

宋·欧阳修《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明·张凤翼《灌园记·迎立世子》:“助衣粮,即时赉发往他方,若留在此遭讥谤。”

解释

讥议毁谤。 佛教佛经中常用语。如“讥谤能庄严福慧,凡愚无智生嗔恚;自从认得不入门,方知身在莲池会。”,“自赞及骄矜,毁他与讥谤,轻侮与斗争,应如枯树住。”,“专以信敬而听法,于彼不应生讥谤,说法师前兴供养,于彼当生如佛想。”,“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