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许广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政府官员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7: 行 17:
 
| 知名作品 =   《两地书》<br>《鲁迅回忆录》
 
| 知名作品 =   《两地书》<br>《鲁迅回忆录》
 
}}
 
}}
'''<big>许广平</big>''',女 ,1898 ~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
'''<big>许广平</big>''',女 ,(1898年 ~1968 年) ,笔名景宋,[[ 广东]] 番禺人,[[ 鲁迅]] 的第二任妻子<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27%27%27%3Cbig%3E%E8%AE%B8%E5%B9%BF%E5%B9%B3%3C%2Fbig%3E%27%27%27%EF%BC%8C%E5%A5%B3%EF%BC%8C%EF%BC%881898%E5%B9%B4%EF%BD%9E1968%E5%B9%B4%EF%BC%89%EF%BC%8C%E7%AC%94%E5%90%8D%E6%99%AF%E5%AE%8B%EF%BC%8C%5B%5B%E5%B9%BF%E4%B8%9C%5D%5D%E7%95%AA%E7%A6%BA%E4%BA%BA%EF%BC%8C%5B%5B%E9%B2%81%E8%BF%85%5D%5D%E7%9A%84%E7%AC%AC%E4%BA%8C%E4%BB%BB%E5%A6%BB%E5%AD%90&ie=utf8  '''<big>许广平</big>''',女,(1898年~1968年),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中国知网百科 - https://xuewen.cnki.net/...- 2022-2-10-27</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
<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就读[[ 天津]]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 周恩来]] 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 广州]] 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 上海]] 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 周海婴]] 。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p style="text-indent:2em;">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p style="text-indent:2em;">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 早年经历 ==
 
== 早年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显赫家族
+
<p style="text-indent:2em;">''' 显赫家族'''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是显赫的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家族中人才辈出,如反英军入广州城斗争的功臣许祥光、有“许青天”之称的许应镕、廉洁清官许应锵、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辛亥革命<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f9eff6ede009581b6bd9ebb5.html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百度文库</ref>元老许崇灏、有"铁血将军"之称的东征名将许济、红军名将许卓、著名教育家许崇清等。
+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是显赫的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家族中人才辈出,如反英军入广州城斗争的功臣[[ 许祥光]] 、有“许青天”之称的[[ 许应镕]] 、廉洁清官[[ 许应锵]] 、民国粤军总司令[[ 许崇智]] 、辛亥革命<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f9eff6ede009581b6bd9ebb5.html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百度文库</ref>元老[[ 许崇灏]] 、有"铁血将军"之称的东征名将[[ 许济]] 、红军名将[[ 许卓]] 、著名教育家[[ 许崇清]] 等。
 许广平的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经做过浙江巡抚,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因此许家称得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族。堂兄哥许崇智(许应鲲之孙,父许炳衡)是黄埔军校<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995881765288758&wfr=spider&for=pc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家的摇篮,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  ]百家号百度网</ref>
+
 
 创立人,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堂哥许崇清(和许广平同祖父,其父许炳暐,许崇灏二哥)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许崇济(和许广平同祖父,许崇灏三哥)为粤军第四师师长;许崇灏曾任孙中山行营参谋、建国粤军参谋长、国民政府考试原秘书长,与堂兄许崇智并称为“辛亥双雄”;堂弟许卓(又名许崇耆,许应镕之孙,父许炳蔚)则是红军烈士;还是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婆。
+
 许广平的祖父[[ 许应骙]] [[ 慈禧]] 太后的干儿子,曾经做过[[ 浙江]] 巡抚,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因此许家称得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族。堂兄哥许崇智(许应鲲之孙,父许炳衡)是[[ 黄埔]] 军校<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995881765288758&wfr=spider&for=pc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家的摇篮,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  ]百家号百度网</ref>
 +
 创立人,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堂哥许崇清(和许广平同祖父,其父许炳暐,许崇灏二哥)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许崇济(和许广平同祖父,许崇灏三哥)为粤军第四师师长;许崇灏曾任[[ 孙中山]] 行营参谋、建国粤军参谋长、国民政府考试原秘书长,与堂兄[[ 许崇智]] 并称为“辛亥双雄”;堂弟许卓(又名许崇耆,许应镕之孙,父许炳蔚)则是红军烈士;还是香港演员[[ 许绍雄]] 的姑婆。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因系庶出,在这个大家族中处于受歧视被排挤的地位。他虽然是评诗的好手,又自称为诗人,但却没有功名在身,终生未能做官。他是个半开化的绅士,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许广平经过斗争,居然被允许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学官话、上学堂,连缠足的罪也免了。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因系庶出,在这个大家族中处于受歧视被排挤的地位。他虽然是评诗的好手,又自称为诗人,但却没有功名在身,终生未能做官。他是个半开化的绅士,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许广平经过斗争,居然被允许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学官话、上学堂,连缠足的罪也免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学生时代
+
  <p style="text-indent:2em;">''' 学生时代'''
 
  <p style="text-indent:2em;">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
 
  <p style="text-indent:2em;">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
 
<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行 35: 行 36:
 
<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1924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1924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坚决抗婚
+
<p style="text-indent:2em;">''' 坚决抗婚'''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许炳枟在外面的宴会上,“碰杯为婚”,将她许给姓马的绅士家。马家虽然被许家的人称为“乡下人”,但并不是老实诚朴的农民。是典型的土豪劣绅的行径。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许炳枟在外面的宴会上,“碰杯为婚”,将她许给姓马的绅士家。马家虽然被许家的人称为“乡下人”,但并不是老实诚朴的农民。是典型的土豪劣绅的行径。
 
 照那时的眼光看,马家与许家结亲已是门不当、户不对,何况马家又不是什么好人家,而是横行乡里的劣绅。因此,许广平懂事后,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渐渐地许家上下也不支持这门亲事,只有她的父亲内心虽然也很痛悔,但迫于“道义”,仍然坚持着,最后连他也动摇了。马父特地赶到省城来找许父商定亲事,许父几次避而不见。马父“迫得藉邮寄意”,向许父发出“最后通牒”。据后面许广平的信,此事还真惊动了官府,官府还真认可了他所谓的理,故有“官府之催迫,皂隶之临门”之语。
 
 照那时的眼光看,马家与许家结亲已是门不当、户不对,何况马家又不是什么好人家,而是横行乡里的劣绅。因此,许广平懂事后,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渐渐地许家上下也不支持这门亲事,只有她的父亲内心虽然也很痛悔,但迫于“道义”,仍然坚持着,最后连他也动摇了。马父特地赶到省城来找许父商定亲事,许父几次避而不见。马父“迫得藉邮寄意”,向许父发出“最后通牒”。据后面许广平的信,此事还真惊动了官府,官府还真认可了他所谓的理,故有“官府之催迫,皂隶之临门”之语。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许广平的三哥出面,不知经过怎么的周折,总算退掉了这门亲事(也许只是暂时平息,不了了之),许广平则北上来到天津的姑母家,并于当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但马家并未死心,1921年马氏子千方百计打听到许广平的信址,写来一封卖弄文词、轻佻肉麻的信(即抄件的第二封信),继续催问亲事。遭到许广平的坚决反对。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许广平的三哥出面,不知经过怎么的周折,总算退掉了这门亲事(也许只是暂时平息,不了了之),许广平则北上来到[[ 天津]] 的姑母家,并于当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但马家并未死心,1921年马氏子千方百计打听到许广平的信址,写来一封卖弄文词、轻佻肉麻的信(即抄件的第二封信),继续催问亲事。遭到许广平的坚决反对。
  
<p style="text-indent:2em;">难忘初恋
+
<p style="text-indent:2em;">''' 难忘初恋'''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进入女高师不久,结识了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广东青年李小辉。他们原有表亲的关系,在异地他乡,从相互关心,到往来密切,逐渐产生了感情。许广平称他是“一位热情,任侠,豪爽,廉洁,聪明,好学”的青年。
+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进入女高师不久,结识了在[[ 北京大学]] 就读的广东青年李小辉。他们原有表亲的关系,在异地他乡,从相互关心,到往来密切,逐渐产生了感情。许广平称他是“一位热情,任侠,豪爽,廉洁,聪明,好学”的青年。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春节前几天,许广平因照料在天津求学时的同学常瑞麟的两个相继患病的妹妹而患病。随后在常瑞麟的“医专”的校医室去诊病,医生诊断为扁桃腺炎,给吃了些普通的消炎药。因校医室没有病房,就住在瑞麟家里。不料广平高烧不断,喉痛加剧。
+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春节前几天,许广平因照料在天津求学时的同学常瑞麟的两个相继患病的妹妹而患病。随后在[[ 常瑞麟]] 的“医专”的校医室去诊病,医生诊断为扁桃腺炎,给吃了些普通的消炎药。因校医室没有病房,就住在瑞麟家里。不料广平高烧不断,喉痛加剧。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小辉打听到许广平患病住在常家,就焦虑地前来探望,一连探望三次,第三次探望时带来了西藏青果,说是可以清火治喉痛,他自己也留了一点,因也有一点喉痛的感觉。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是春节初五,许广平竟由昏迷而进入弥留状态。这时常瑞麟的父亲请来了外国医生,诊断为猩红热。医生一面给她吃药,一面为她粗胀的颈部开刀,挤出了大量脓液。这样,许广平的病情才一天一天地好转起来。
+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小辉]] 打听到许广平患病住在常家,就焦虑地前来探望,一连探望三次,第三次探望时带来了[[ 西藏]] 青果,说是可以清火治喉痛,他自己也留了一点,因也有一点喉痛的感觉。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是春节初五,许广平竟由昏迷而进入弥留状态。这时常瑞麟的父亲请来了外国医生,诊断为猩红热。医生一面给她吃药,一面为她粗胀的颈部开刀,挤出了大量脓液。这样,许广平的病情才一天一天地好转起来。
 许广平在病中时时想念李小辉,问周围的人,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说:“小辉也患病了,但已好了。”或说:“等你全好了再去看他吧。”许广平身体康复才得知李小辉已在正月初七日夜里去世。  
+
 许广平在病中时时想念李小辉,问周围的人,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说:“小辉也患病了,但已好了。”或说:“等你全好了再去看他吧。”许广平身体康复才得知李小辉已在正月初七日夜里去世。
  
 
==之与鲁迅 ==
 
==之与鲁迅 ==
<p style="text-indent:2em;">结缘鲁迅
+
<p style="text-indent:2em;">''' 结缘鲁迅'''
 
  <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就读国文系。
 
  <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就读国文系。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便对鲁迅心生倾慕之情。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便对鲁迅心生倾慕之情。
 
 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于1925年3月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得到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她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当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年8月8日,许广平因避难住进了鲁迅西三条胡同的家里。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 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
 
 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于1925年3月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得到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她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当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年8月8日,许广平因避难住进了鲁迅西三条胡同的家里。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 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8月,鲁迅离开[[ 北京]] 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 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 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 上海]] 开始共同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 中国国民党]] 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4月,她将鲁迅1934至1936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及《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11月上海沦陷后,为了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上海。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4月,她将鲁迅1934至1936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及《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11月上海沦陷后,为了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上海。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4月,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同时,许广平大无畏地投入了抗日斗争。她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许广平为《上海妇女》《妇女界》《上海周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文汇报》副刊《世纪风》等报刊杂志撰稿, 并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宣传。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4月,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 胡愈之]] 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同时,许广平大无畏地投入了抗日斗争。她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许广平为《上海妇女》《妇女界》《上海周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文汇报》副刊《世纪风》等报刊杂志撰稿, 并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以打破[[ 日本]] 帝国主义的奴化宣传。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开进上海租界,许广平在寓所被捕,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备受折磨,却宁死不屈。最终在关押了76天之后,内山书店为她保释。“食她之赐”安全隐藏4年之久的郑振铎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1942年3月1日,许广平得以释放。但遭此迫害,双腿已不良于行,头发白了许多。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开进上海租界,许广平在寓所被捕,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备受折磨,却宁死不屈。最终在关押了76天之后,内山书店为她保释。“食她之赐”安全隐藏4年之久的郑振铎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1942年3月1日,许广平得以释放。但遭此迫害,双腿已不良于行,头发白了许多。
 
   
 
   
<p style="text-indent:2em;">善待朱安
+
<p style="text-indent:2em;">''' 善待朱安'''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
+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 朱安]]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 周作人]] 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
 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 抗战之后 ==
 
== 抗战之后 ==
行 72: 行 73: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秘书长。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秘书长。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一直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外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不久,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国家出版总署,还将鲁迅的全部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国家有关部门。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一直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外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不久,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国家出版总署,还将鲁迅的全部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国家有关部门。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19日,率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访问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民主德国等国访问演出。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19日,率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访问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民主[[ 德国]] 等国访问演出。
 
<p style="text-indent:2em;">1959年10月,完成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a978915e58f5f61fb636662e.html?from=search 鲁迅回忆录  ]百度文库</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59年10月,完成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a978915e58f5f61fb636662e.html?from=search 鲁迅回忆录  ]百度文库</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春,率中国妇女代表团第一次赴日本访问。在29天里参观视察了27个城市,并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专门约见了[[溥杰]]的夫人嵯峨浩。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春,率中国妇女代表团第一次赴日本访问。在29天里参观视察了27个城市,并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专门约见了[[溥杰]]的夫人嵯峨浩。  
行 84: 行 85: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
 
==人物纪念 ==
 
==人物纪念 ==
<p style="text-indent:2em;">故居
+
<p style="text-indent:2em;">''' 故居'''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故居位于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号、34号),面积约1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妇女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许广平故居位于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号、34号),面积约1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妇女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故居是颇具岭南特色的两房合院,由许广平的侄子及后代居住。许广平属许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历经160多年,全是砖木式结构。原来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户。两边厅房外的四扇木雕门上的镂刻、浮雕装饰已色彩斑驳。小天井被三间违章搭建的厨房占领着。因年久失修仅可隐约看到两边厅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驳的木雕门,木结构的支撑大多已剥落残裂。仅可从青砖大屋屋脊的垂兽装饰隐约看出当年许氏家族的辉煌。
 
 该故居是颇具岭南特色的两房合院,由许广平的侄子及后代居住。许广平属许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历经160多年,全是砖木式结构。原来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户。两边厅房外的四扇木雕门上的镂刻、浮雕装饰已色彩斑驳。小天井被三间违章搭建的厨房占领着。因年久失修仅可隐约看到两边厅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驳的木雕门,木结构的支撑大多已剥落残裂。仅可从青砖大屋屋脊的垂兽装饰隐约看出当年许氏家族的辉煌。
<p style="text-indent:2em;">纪念碑
+
<p style="text-indent:2em;">''' 纪念碑'''
 
  <p style="text-indent:2em;">2011年9月27日下午,许广平先生纪念碑暨周海婴夫妇塑像落成仪式在上海福寿园隆重举行。仪式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会、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 联合主办,主办单位的代表和许广平、周海婴家属、生前好友等近百人参加了落成仪式。  
 
  <p style="text-indent:2em;">2011年9月27日下午,许广平先生纪念碑暨周海婴夫妇塑像落成仪式在上海福寿园隆重举行。仪式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会、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 联合主办,主办单位的代表和许广平、周海婴家属、生前好友等近百人参加了落成仪式。  
 +
==视频==
 +
===《大揭秘》 20160404 鲁迅与许广平2017年6月6日发布===
 +
{{#iDisplay:x0511drwm02  |寬度|高度|qq}}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
 +
 +
[[Category:文學家]]
 +
[[Category:中國人]]
 +
[[Category:文化人類學]]
 +
[[Category:政府官员]]

於 2022年4月29日 (五) 13:35 的最新修訂

許廣平
許廣平
原文名 Guangping Xv
出生 (1898-02-12)1898年2月12日
廣東澄海
逝世 1968年3月3日(1968-03-03)(70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景宋(筆名) 許公(魯迅對孫伏園說過)
民族 漢族
職業 《醒世周刊》主編
知名作品 《兩地書》
《魯迅回憶錄》
信仰 共產主義

許廣平,女,(1898年~1968年),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1]

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

1949年後歷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職務。

1968年3月,受「四人幫」逼害,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早年經歷

顯赫家族

許廣平是顯赫的近代廣州第一家族許拜庭的後人,家族中人才輩出,如反英軍入廣州城鬥爭的功臣許祥光、有「許青天」之稱的許應鎔、廉潔清官許應鏘、民國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辛亥革命[2]元老許崇灝、有"鐵血將軍"之稱的東征名將許濟、紅軍名將許卓、著名教育家許崇清等。 許廣平的祖父許應騤慈禧太后的乾兒子,曾經做過浙江巡撫,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獲賜可在宮中騎馬,因此許家稱得起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堂兄哥許崇智(許應鯤之孫,父許炳衡)是黃埔軍校[3] 創立人,粵軍總司令;另一位堂哥許崇清(和許廣平同祖父,其父許炳暐,許崇灝二哥)則為廣州前教育局長;許崇濟(和許廣平同祖父,許崇灝三哥)為粵軍第四師師長;許崇灝曾任孫中山行營參謀、建國粵軍參謀長、國民政府考試原秘書長,與堂兄許崇智並稱為「辛亥雙雄」;堂弟許卓(又名許崇耆,許應鎔之孫,父許炳蔚)則是紅軍烈士;還是香港演員許紹雄的姑婆。

許廣平的父親許炳枟因系庶出,在這個大家族中處於受歧視被排擠的地位。他雖然是評詩的好手,又自稱為詩人,但卻沒有功名在身,終生未能做官。他是個半開化的紳士,從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許廣平經過鬥爭,居然被允許像男孩子一樣讀書、學官話、上學堂,連纏足的罪也免了。

學生時代

1898年2月12日,出生於廣東廣州的一個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撫,到父親時家道中落;母親是商人的女兒,能作詩詞。

1917年,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

1918年,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本科。

1919年,許廣平投身五四運動,任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編輯,曾發表許多關於婦女問題的意見。

1921年,畢業於直隸女師,擔任了短時期的小學教師。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 (1924年改稱「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堅決抗婚

許廣平出生後的第三天,父親許炳枟在外面的宴會上,「碰杯為婚」,將她許給姓馬的紳士家。馬家雖然被許家的人稱為「鄉下人」,但並不是老實誠樸的農民。是典型的土豪劣紳的行徑。 照那時的眼光看,馬家與許家結親已是門不當、戶不對,何況馬家又不是什麼好人家,而是橫行鄉里的劣紳。因此,許廣平懂事後,就堅決反對這門親事。漸漸地許家上下也不支持這門親事,只有她的父親內心雖然也很痛悔,但迫於「道義」,仍然堅持着,最後連他也動搖了。馬父特地趕到省城來找許父商定親事,許父幾次避而不見。馬父「迫得藉郵寄意」,向許父發出「最後通牒」。據後面許廣平的信,此事還真驚動了官府,官府還真認可了他所謂的理,故有「官府之催迫,皂隸之臨門」之語。

後來,許廣平的三哥出面,不知經過怎麼的周折,總算退掉了這門親事(也許只是暫時平息,不了了之),許廣平則北上來到天津的姑母家,並於當年考入天津女子師範學校。但馬家並未死心,1921年馬氏子千方百計打聽到許廣平的信址,寫來一封賣弄文詞、輕佻肉麻的信(即抄件的第二封信),繼續催問親事。遭到許廣平的堅決反對。

難忘初戀

許廣平進入女高師不久,結識了在北京大學就讀的廣東青年李小輝。他們原有表親的關係,在異地他鄉,從相互關心,到往來密切,逐漸產生了感情。許廣平稱他是「一位熱情,任俠,豪爽,廉潔,聰明,好學」的青年。

1923年春節前幾天,許廣平因照料在天津求學時的同學常瑞麟的兩個相繼患病的妹妹而患病。隨後在常瑞麟的「醫專」的校醫室去診病,醫生診斷為扁桃腺炎,給吃了些普通的消炎藥。因校醫室沒有病房,就住在瑞麟家裡。不料廣平高燒不斷,喉痛加劇。

李小輝打聽到許廣平患病住在常家,就焦慮地前來探望,一連探望三次,第三次探望時帶來了西藏青果,說是可以清火治喉痛,他自己也留了一點,因也有一點喉痛的感覺。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是春節初五,許廣平竟由昏迷而進入彌留狀態。這時常瑞麟的父親請來了外國醫生,診斷為猩紅熱。醫生一面給她吃藥,一面為她粗脹的頸部開刀,擠出了大量膿液。這樣,許廣平的病情才一天一天地好轉起來。 許廣平在病中時時想念李小輝,問周圍的人,他們總是支支吾吾地說:「小輝也患病了,但已好了。」或說:「等你全好了再去看他吧。」許廣平身體康復才得知李小輝已在正月初七日夜裡去世。

之與魯迅

結緣魯迅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女高師),就讀國文系。

1923年,許廣平二年級時讀到魯迅講授的《中國小說史略》,便對魯迅心生傾慕之情。 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身份,於1925年3月第一次給教過她兩年書的老師魯迅寫信,得到魯迅當天就熱情地回信。從此,許廣平經常給魯迅寫信,有時還登門謁見,向魯迅求教。在魯迅的教育和啟發下,她的思想不斷提高。她擔任了學生會總幹事,成為學生運動的骨幹,與劉和珍等攜手並肩戰鬥,並寫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統治的檄文。當北洋軍閥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殘酷迫害女師大的進步學生時,魯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護了學生。年8月8日,許廣平因避難住進了魯迅西三條胡同的家裡。10月12日,許廣平以「平林」筆名, 在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上,發表了《同行者》一文。

1926年,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在校期間與魯迅一起發起揭批驅逐北師大校長楊蔭榆的運動。8月,魯迅離開北京赴廈門大學任教,許廣平同車南下,到廣州的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任訓育主任。

1927年1月,魯迅也到了廣州,擔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許廣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 廣州的反動派進行了反革命大屠殺。腥風血雨籠罩了廣州城。魯迅憤而辭去了中山大學的職務,10月3日,許廣平和魯迅在上海開始共同生活。

1930年,魯迅因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許廣平曾多次陪同魯迅外出避難。

1936年10月,魯迅與世長辭後,許廣平決心完成魯迅的未竟之業。

1937年4月,她將魯迅1934至1936年的雜文13篇編成《夜記》出版。又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出版了《魯迅書簡》的影印本及《且介亭雜文末編》等書。11月上海淪陷後,為了保護魯迅的全部遺稿及其他遺物,留在上海。

1938年4月,編成了《集外集拾遺》。同年8月,由胡愈之發起,許廣平、鄭振鐸等二十人組成「復社」,以「魯迅紀念委員會」的名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資助下,編輯出版了六百萬字的《魯迅全集》(二十卷本)。同時,許廣平大無畏地投入了抗日鬥爭。她積極為抗日將士募捐日用品、藥物和其他慰勞品,許廣平為《上海婦女》《婦女界》《上海周報》、《申報》副刊《自由談》、《文匯報》副刊《世紀風》等報刊雜誌撰稿, 並發表了大量紀念魯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宣傳。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開進上海租界,許廣平在寓所被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備受折磨,卻寧死不屈。最終在關押了76天之後,內山書店為她保釋。「食她之賜」安全隱藏4年之久的鄭振鐸稱頌她為「中華兒女們最聖潔的典型」。1942年3月1日,許廣平得以釋放。但遭此迫害,雙腿已不良於行,頭髮白了許多。

善待朱安

作為陪伴魯迅走過最後十年歲月的女人,許廣平是魯迅的伴侶卻不是妻子。如果勉強可以稱為妻子的話,那許廣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魯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 魯迅去世之後,許廣平在困難的歲月里也經常匯生活費給朱安。

1947年6月間,朱安病逝於北平。許廣平匯錢為朱安辦了喪事。在魯迅去世前幾年,朱安曾拒絕接受周作人的錢,卻樂於接受許廣平匯寄的生活費。朱安也對人說:「許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確是個好人。」 許廣平不僅在經濟上支持朱安,對她的身世也深懷同情。朱安去世後一年,許廣平在一篇散文里寫道:「魯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長輩叫她『安姑』。」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頗細膩的一筆。

抗戰之後

1945年12月,與馬敘倫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任常務理事。翌年,被推選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常務理事。

1946年秋,將經徵集到的魯迅書信手稿和抄件八百餘封整理出版了《魯迅書簡》。接着又秘密北上,整理魯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書,並會見了中共駐北平辦事處的葉劍英等人。

1947年,擔任上海婦女聯誼會主席,積極為《民主》周刊等撰稿。這時,她與上海學聯的中共地下黨組織保持了密切的接觸,不僅對學生們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表示道義上的聲援,而且還多次慨然捐款。

1948年10月,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經香港秘密轉入解放區。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政務院副秘書長。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來,一直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外還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婦委會主任、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等職。解放後不久,許廣平把魯迅著作的出版權上交給國家出版總署,還將魯迅的全部書籍、手稿及其他遺物捐贈國家有關部門。

1955年6月19日,率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訪問演出。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民主德國等國訪問演出。

1959年10月,完成將近十萬字的《魯迅回憶錄》[4]

1961年春,率中國婦女代表團第一次赴日本訪問。在29天裡參觀視察了27個城市,並受周恩來總理的委託,專門約見了溥傑的夫人嵯峨浩。

1961年6月6日,經毛澤東周恩來親自審批,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6.6是我有歷史意義的一日。我活着,要為中國、人類做些有益的事。」——許廣平)

1968年3月3日,因受「四人幫」偷盜魯迅全部書信手稿一事的刺激,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終年70歲。

人物評價

1949年之後,許廣平很少與許家人聯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那樣的出身隨時會帶來災禍。不過,許廣平對廣州故里很懷念,土改時期還曾回到過自己的舊居去看過一次。另外還有一次,許廣平路過廣州時,還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墳上看望。

就像那個時代的無數年輕人一樣,許廣平當初拚命掙脫家族的羈絆,要去尋找個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轉轉幾十年後,卻不承想,自認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實不過是在替家族書寫不同角度的歷史。 許廣平與魯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攜手,十年憂樂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來。[5]

許廣平的人生價值在魯迅的生命中得到了體現;她叩開了魯迅的愛情之門,給予魯迅一個溫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魯迅事業的得力助手,又是魯迅精神最忠誠的繼承者和最熱忱的弘揚者。這一切源於許廣平的才華智慧,源於她與魯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於她能自覺地將自己融入魯迅的事業中 。

人物紀念

故居

許廣平故居位於廣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內許地(33號、34號),面積約100平方米,為兩層建築,是廣州市為數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婦女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故居是頗具嶺南特色的兩房合院,由許廣平的侄子及後代居住。許廣平屬許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歷經160多年,全是磚木式結構。原來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戶。兩邊廳房外的四扇木雕門上的鏤刻、浮雕裝飾已色彩斑駁。小天井被三間違章搭建的廚房占領着。因年久失修僅可隱約看到兩邊廳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駁的木雕門,木結構的支撐大多已剝落殘裂。僅可從青磚大屋屋脊的垂獸裝飾隱約看出當年許氏家族的輝煌。

紀念碑

2011年9月27日下午,許廣平先生紀念碑暨周海嬰夫婦塑像落成儀式在上海福壽園隆重舉行。儀式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委會、上海市文廣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魯迅紀念館、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 聯合主辦,主辦單位的代表和許廣平、周海嬰家屬、生前好友等近百人參加了落成儀式。

視頻

《大揭秘》 20160404 魯迅與許廣平2017年6月6日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