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树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树强
国籍 中国
职业 主任医师
知名于 曾荣获"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洪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受到胡锦涛、曾庆红、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知名作品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开展岗位管理的探讨
现代医院治理结构探索
创新医院管理 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

许树强[1]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汉族,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法学博士,在读经济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SARS防治专病医院副总指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务委员。现任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 主要成就,“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洪模范”

简介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日医学科技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曾荣获"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洪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受到胡锦涛曾庆红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教育经历

1980年8月-1985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系中医专业 大学本科 医学学士

1985年8月-1988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硕士研究生 医学硕士

1997年9月-2001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法学博士

2002年3月-2004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博士后 2010年3月29日至4月3日许树强院长一行赴日本考察访问由许树强院长率队,人事处处长贾存波、科研处处长张洪春、国际医疗部行政主任蔡福军、中医肿瘤科主任贾立群等医院相关人员组成的赴日本调研团,先后对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日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户山医院、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医院等日本著名国立现代化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许树强院长一行还实地考察了日本德洲会医院,参观了日本新建成的福冈山王医院。,

工作经历

1988年中日友好医院内科工作

1995年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助理兼人事处长

1998年任副院长、党委常委

2004年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教育科研

代表性科研项目: "综合医院岗位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课题,资助经费43万)

代表性学术论文: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开展岗位管理的探讨

《现代医院治理结构探索》

创新医院管理 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

我国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理论初探

著作教材: 《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医院管理新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年

获奖情况: 1992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199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1996年获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1998年获"全国抗洪模范"称号

2003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社会(学术)兼职: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及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政治垂范

许树强同志平时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实际中他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当国家和人民面临重大灾害的危急时刻,他总是冲锋在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书写着人生的壮丽篇章。在1998年的特大抗洪战斗中,许树强同志担任第一支国家医疗队队长,他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员,防治疫情。在即将分洪的关键时刻,他又把其他同志安排到后方,自己亲自带领党员坚守大堤,誓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国家防总、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他"全国抗洪模范"光荣称号。然而在荣誉面前,他只淡淡的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奋发有为

许树强同志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对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作了大量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负责分管医院管理工作以后,他在人事外事、科技教育等管理工作岗位上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评估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科技人才的管理及继续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许树强同志在担任副院长之初的两年里,分管医疗行政、医疗保险、医院信息等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总结和吸收管理经验,并使之制度化。在规范医疗行为,强化信息管理,促进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

在分管行政后勤企业等工作以后,他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的内涵,并积极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他坚持"三重一大"报告制度和重大经济活动招标制度,坚决抵制社会上收受"回扣"的不良风气,真正作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出了表率。

舍生忘死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许树强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尽职尽责,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全院职工和广大患者的衷心赞誉。

作为指挥者,他夜以继日,连续作战。许树强同志在防治SARS疫情中负责医院的医疗和信息工作。为了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他经常深入到隔离区中,了解情况,连夜研究对策。对于危重病人他总是亲自查房、组织会诊,并作出相关处理。对于早期不幸染上"非典"的职工,他多次谈心,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并积极与家属联系,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几乎每天都要到"非典"工作第一线,看望战斗在那里的医护人员,加深大家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家团结一致战胜疫情,并不停叮嘱大家要注意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深谋远虑,指导后勤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并要求大家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在我院开展防治"非典"工作以来每日大量消耗的隔离器材从未发生过短缺。为了加强SARS病区的环境消毒,他还亲自带领几名电工冒着生命危险给隔离区和病房安装紫外线灯,而且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作为战斗员,他心里时刻装着病人。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外,他还尽其所能帮助患者。在一次将"非典"患者转运到地坛医院的过程中,他亲自帮助病人整理物品,并扶病情较重、体质虚弱的患者上车。患者激动地说:大夫,我慢慢走,您离我远点,别把您传染上。许树强同志还是不顾个人安危,硬是把病人搀扶到车上,病人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流下了感激的热泪。当得知一些临时护工被吓跑的情况时,他又亲自带领营养部主任和党员同志把饭送到患者身边,嘘寒问暖。

自打响防治"非典"的战役,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睡的是办公室的沙发,吃的是简单的盒饭。他瘦了,面色也苍白了,但眼神却更加坚毅。大家都说:有这样的好领导带领我们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非典"。

高度评价

许树强同志,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一名医院的领导干部,一名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用自己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为我院的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镜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他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中日友好医院夜门诊观察:天黑了,医生仍在看诊。 “夜门诊最大限度地发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潜能,使优质医疗资源在广度、深度上不断靠近患者,使医患双方的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地从白天延伸到夜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谈到推行了一年的普通门诊夜门诊服务时说。

“患者不敢奢望的,医院想到了”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19时,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彭先生挂上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与性病科主任白彦萍夜门诊的号。白彦萍的诊室里灯火通明,诊室门口的座椅上零星坐着几位候诊患者。

“这是我第二次看夜门诊,没有日间门诊漫长的候诊排队,同时能够详细地与白主任交流病情。”19时35分,彭先生一脸轻松地走出诊室,想起第一次到中日友好医院看病,“早上7时排队挂号,挂完号排队候诊到10时才看上医生。当时人很多,也不好意思向医生问这问那。”

“没想到夜门诊这么便捷,而且还能这么容易看上专家。”彭先生感叹,当初他为了到北京看病可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可都没能用上,“患者不敢奢望的,人家医院先给想到了。”

2011年8月22日,中日友好医院全面启动夜间门诊和夜间医技检查服务,全院所有科室门诊和检查服务时间后延,每周一至周四开诊时间延至20时。同时,要求各出诊科室至少派一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高年资医生出夜门诊。截至今年9月20日,该院夜门诊共接诊患者9万余人次,日平均接诊人数接近400人,最高一天夜门诊量481人。

根据该院的统计,看夜门诊的患者主要包括学生、上班族、郊区居民、外地患者及无独自看病能力的病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上班族。

“既然学生、上班族等人群白天没时间看病,节假日又有其他安排或者想休息,那么,没关系,我们还有夜门诊恭候。”该院副院长彭明强说。

专家门诊占夜门诊总量60%

彭明强说,为了维持夜门诊,“43个门诊科室至少每个科室有一名医生,再加上护士、医技检查人员及行政人员,每晚至少有120名职工在岗。”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的职工总数为3000多人,白天要承担近8000人次的门诊量,如何动员本已繁忙的医护人员加班?

推行夜门诊之初,该院医务处等行政处室积极与有关临床科室进行协调和沟通,制订应急预案,并提前做好设备安装、票据领用、人员安排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各临床、医技科室克服人手不足等困难,挑选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生出诊,许多科室主任更是主动承担起夜门诊出诊任务,力争给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这就在该院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夜门诊的出诊医生资质高,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专家门诊占夜门诊总量的60%。

快到20时,给最后一名患者看完病,白彦萍脱下穿了一天的白大褂,脸上写满疲惫。“今晚共给30名患者看了病。”她说,当天上午她出专家门诊,下午给学生讲课,“明天上午还有专家门诊,下午准备处理科内事物”。

相隔不远的中医消化科,科主任符思仍在与患者交流。当天,符思共接诊95名患者,其中包括10名夜门诊患者。尽管累了一天,符思的声音依然洪亮,“从医近30年,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在忙碌中度过的,习惯了!”

据了解,为了配合夜门诊,该院药学部、放射诊断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检验科、病案室、采血室等医技科室也在夜间开放。血尿常规、核磁共振、B超、CT、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当天基本都能拿到检查结果。看完夜门诊,病人直接到门诊二楼药房就可以取药。中心治疗室的输液、注射服务也一直延长到20时。

最大限度发掘医疗服务潜能

患者需求催生了该院夜门诊,而夜门诊又是该院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的自然延续。2004年,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市率先开展“365天无假日门诊”;2005年,增加口腔科夜诊和儿科高峰季节夜间专家门诊;2006年,增加“无假日检查”;2008年,增加疑难病症患者申请跨科联合会诊……

365天每天都有门诊,势必对院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在该院在发掘医疗资源服务潜能、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等方面下了真功夫,为搞好夜门诊提供了保障。

2010年10月,该院新建挂号大厅启用,内设有18个挂号窗口,充分发挥挂号、建卡、导诊三大功能,同时将原门诊二层的所有挂号窗口均改为交费窗口,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患者的挂号、交费排队等候时间。

2011年6月,经过改造的采血室开始运行,全自动采血叫号管理系统有效减少了患者盲目等候的时间;开展多种渠道的预约挂号,全面开通医生工作站的复诊预约和医师间互约,并将预约挂号延伸至夜门诊。“这些举措使患者便捷地看上了病,能在当晚完成的检查也肯定在当晚完成。”彭明强说,夜门诊患者数量的增加,分流了一部分白天的门诊量,减轻了日间门诊的压力。

该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回顾一年的工作说:“夜门诊开始后,每晚20时之前的非急诊患者得到分流,急诊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在夜门诊时段得到了缓解。”

对话院长许树强——

夜门诊可不是形象工程

记者:您对夜门诊开展一年来作何评价?

许树强:中日友好医院开设夜门诊、夜检查不是一项简单的形象工程。开展这项工作,满足了老百姓的就医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公立医院的服务理念,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开设夜门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医院的职工为此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医院给职工的最大“福利”则是高层次的进修学习机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内外同行高水平、新起点的行医经验和技术精髓,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和服务能力。

记者:医院服务时段应如何跟上患者的需求?

许树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的时段始终围着患者的就医需求进行调整。中日友好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角,辖区面积大、人口多而结构复杂,居住的白领人群占40%以上。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学生,因为怕耽误工作、学习,生了病往往不敢轻易请病假。医院提供夜门诊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附近居民的实际困难。尤其在当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配套体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中日友好医院开设夜门诊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进一步拓展服务的空间和实力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

对新医改中以下三个问题的认识

一、根据新医改方案的设计,医院改革现有的付费方式,由原先的按服务项目收费,变成按病种收费。收费方式的改革,病人看病实际费用能降下来吗?

1、首先要分析一下病人看病的实际费用究竟是什么?病人就医的费用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其中包括诊疗过程中的支出和与就医过程相关的支出等(例如交通、餐饮、保健等),这可以称为广义的看病费用。针对诊疗过程中的支出还可以分为个人支出和社会支出(如保险支付)两部分,这可以称为狭义的看病费用,而在广义和狭义的费用中,个人支出的部分是病人看病实际感受到的直接费用,也是这部分费用的变化让病人感受的看病的“贵”和“不贵”,收费方式的改革实际上是增加了政府,包括医保的支付费用,病人看病实际费用不会增加。

2、什么是按病种付费?他的准确定义是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DRGs),不等于“单病种付费(即单病种定额付费)”和“单病种限价”。

2004年起,卫生部要求天津辽宁山东黑龙江等六省一市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但因为医保模式及医疗保险管理的局限,“按病种收费”的设计理念在实施中发生了偏差,演化成“单病种限价”模式:将某一种疾病治疗流程中的用药、检查项目等费用叠加起来,制定一个收费上限,超支部分由医院负担,若没有超支患者则只需交纳实际医疗费用。

DRGs可以理解为具有同一主诊断且耗用资源相似的一个病例组合,是具有相似病情的一组病人的集合。DRG的好处则在于这是一套囊括了住院全病种的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评定指标,同时还给予了医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医生在有限费用的约束下进行合适的治疗组合方案。

按病种收费的目的是减少过度利用服务,消除按项目付费诱导需求的弊端,最终达到费用控制的目标。按病种付费的方式使支付标准相对更科学,极大地遏制了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患者的利益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按病种付费”必须用科学的就诊流程(即临床路径)来控制成本,迫使医院必须按标准内提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增进了医疗技术进步。

但是实际操作中,按疾病诊断付费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医院可能为减少病人的实际住院日,增加了门诊服务,随之导致门诊费用上涨,医疗服务的总费用实际上尚难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个别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愿意接收一般性疾病的患者,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三是少数医院因收入减少,被迫取消了某些开销大、病人又确实需要的临床服务项目,以减少医疗费用;四是这项按病种付费工作的管理成本比较高;五是审查监管工作量大,如果应用不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增加社会的卫生总费用。

3、付费方式的改革是各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途径之一,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尚需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而病人对看病实际费用的感受更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按病种付费只是付费方式的一种,实际上,各国都在探索多种付费方式,比如总额预付费制度,按人头付费等,这些方式也各有利弊。因此,综合病人看病费用的构成和按病种付费方式的利弊分析,仅仅是付费方式的改革比较难明显降低病人看病实际费用,付费方式改革要同时配套其他政策和措施才有可能降低病人看病费用。

二、看病到底花多少钱,多数情况下还是医生说了算。如何防止医生随意开大处方,任意让多检查?

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大处方”。要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对合理用药意识不强,选用药物不当,用药不对症,无适应症用药,药物用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不适当地联合用药或联合使用品种过多,更换频繁等现象才视为大处方,大处方不能简单的看作是金额大的处方。

如何防止医生随意开大处方,也就是防止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的现象,要标本兼治,从体制机制调整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

1、取消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加强处方管理,实行通用名开处方,能减少医生开大处方的动机。

2、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广基本药物的使用,为规范用药提供指导。

3、付费方式的改革及其配套的举措,例如临床路径管理等等,建立相关疾病的标准化诊疗程序,是减少医生大处方,大检查的重要举措。

4、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可以减少患者重复检查。

5、加强对医院和医生行为的监管,建立药师处方点评制度,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

三、去年全国实现了医保的制度全覆盖,只要愿意参加,人人都可参加医保。医保政策如何能够更多地缓解看病贵?

医疗保障制度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筹资方式之一,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和覆盖水平,以及医保的报销政策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病人就医个人支付费用的高低,也就是病人实际感受的看病“价格”。

如何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缓解看病贵,降低病人自费的比例:

1、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提高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动区域间的医保互认工作即解决目前异地医保的各种问题。

2、医保管理机构作为出资方的代理人,要发挥好对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制约作用,建立起有效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同时要保障参保者能获得符合当时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技术。

3、要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医保管理机构要制定合理的报销政策,对病人的就医行为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

视频

许树强:今年提交患者满意度等9个提案

视频

许树强院长谈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