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讽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讽喻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讽喻,一种辞修方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也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方法,用比喻进行讽刺。常被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对联、小说等,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基本信息

讽喻 [1]

用法 修辞方法

拼音 fěng yù

同义词 讽刺比喻

含义

讽喻,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作为比喻,可以有多种讽喻的方式,[1]​如"直喻"、"隐喻"、"类喻"等。

二是作为一种语言方式,用比喻进行讽刺。作为讽刺,可以有多种目的,如谴责、启示、明理等。它也是把另一层含义隐藏在通常是某种故事的作品之中的文学技巧,通常也指这种故事。神话和寓言全都是讽喻性的。讽喻因而也可以理解为扩大的隐喻,或是连续的形象化比喻。这种形式允许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常用于有宗教或政治含义的作品。

用例

作品

1.班扬(Bunyan)的《天涯历程》(Pilgrim's Progress,1678)

2.陈志岁《桃》(古体):"早岁我栽桃,县官嫌占地。今日果漫山,官功入县志。"

3.欧威尔(Orwell)的《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

4.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1726)

对联

1.古时,无锡县署大堂曾挂有一副对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上句是"正言",下句是"反语",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慈禧置国事于不顾,大操大办自己的六十寿辰。有人在北京城墙上贴出一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副对联把庆典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对慈禧进行了十分辛辣的讽刺。

3.慈禧去世后被尊奉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共十九个字,有人为此撰一联:

垂帘二十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九字,字字欺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