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如水映华年-湖北袁灿诗集(千年的月光)序(曾令琪)
作品欣赏
诗心如水映华年-湖北袁灿诗集(千年的月光)序
翻阅袁灿的诗集《千年的月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短小,抒情,既如心灵花开,又如山泉潺潺。作者那体贴入微的诗心、积极昂扬的诗情、纯真烂漫的诗意,让我不由得感慨:品读这样的新诗,真是别有味道。
概括起来,这本诗集中的作品,主要特点有三:
一、发乎真情,富于感染
我不敢说袁灿是一个多么有成就的诗人,但我敢说他是一个敢于表达、毫不造作的性情中人。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花花草草,人物风景,他都能注入真情,并让心灵之笔流淌抒情的文字,给我们营造出诗意氤氲的美丽氛围。试看他的《点燃生命的火种》:
能够点燃生命的
除了爱情
我找不到更美的火种
责任让我们成长
长出能够担负生活的躯干
然而,这只是人生的理所当然
就算做了砥柱与栋梁
燃烧,却是永远的奢望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
只想拥有一次燃烧的生命
哪怕烧成灰烬
也不负一生爱过一场
这是一首爱情诗。爱情是我们人人所渴求的神圣的情感,对诗人而言,爱情更是一种“点燃生命的火种”。平凡而伟大的爱情,永远激励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作者的诗情,就在这样的爱情之中被激发、被点燃,诗人的生命也在这样的爱情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种积极昂扬的生命状态,使作者成长和成熟,并用自己矢志不渝的行动,去理解爱情,去诠释责任,去创造优秀。结尾一节,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希望普天下恋爱中的男女都能“拥有一次燃烧的生命”、都能“不负一生爱过一场”的良好愿望。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只有首先能感动诗人自己,其作品才能深深地打动他人。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作者的恋爱宣言,更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宣言。这样真情充盈的诗作,在诗集中还有很多,美好,积极,向上,充满着阳光灿烂的美感。
二、细腻敏感,拨动心弦
从古到今,中国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难离得开诗歌。2500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因为如此,一部中国文学史,诗歌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铜琶铁板、大江东去的豪壮,寒蝉凄切、杨柳依依的婉约,江上笼统、井上窟窿的幽默,举杯邀月、栏杆拍遍的郁闷,全都可以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无论是哪种性格、哪种风格,诗人都是细腻、敏感的。
阅读袁灿的诗作,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感情细腻的歌者。对外界的些微变化,他都能及时地感知,敏锐地捕捉,迅速地表现。试看他的《端午·祭》:
汨罗的江水
如日夜奔流的血液
从未冷却
流经千年古老的岁月
依旧如诉如泣
那是从骨子里迸发出的
为苍生请命
为家国舍身
来自灵魂的呐喊
漫长的江岸线
是谁留下怆然的背影
用手中的剑
在自己顶天立地的傲骨上
铭刻下那段悲壮的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那犀利如光的眼神
穿透了黎明之前的至暗
点燃了一个民族前进的灯塔
青青艾草紧紧拽住了
那纵身一跃尚未沉没的魂魄
浓浓棕香幽幽飘荡于
风起云涌苍茫浩瀚的天空
劈波斩浪的龙舟
承载着千年万世的敬仰
屈子之躯已与江山同在
赤子之心已与日月同辉
端午铿锵的锣鼓
又一次敲响
那一曲不朽的《离骚》
屈原这个人物,不仅是一个悲剧性的政治人物,他更是光照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史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文化地标、文化符号。屈原身后,写他的作品实在是数不胜数。那么,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怎样切入?怎样表达?这已经超出了屈原题材本身。袁灿以“汨罗的江水/如日夜奔流的血液/从未冷却”切入,将屈原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定位为一种“从未冷却”的“血液”,无疑,给读者以一定的新鲜感。作者以此切入,热烈地讴歌屈原那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歌颂他那种九死不悔的理想追求,并以“屈子之躯已与江山同在/赤子之心已与日月同辉”这样的诗行,予以高度的赞颂,实际上是在赞美中国文化中那种优秀的传统。
再比如,《相逢,时光》:“花影在摇曳,风声在轻诉/灵魂能到达的地方/总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白云在蓝天上流淌/溪水在山涧中歌唱/而我,遇见了梦里的姑娘。”这样的铺陈、渲染,归之于简洁的点题,显得顺理成章。《回眸》:“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奔赴各自的路口/匆忙的脚步/找不到停下的理由/逐流,逐流。”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脚步匆忙的景象,以“找不到理由”而“逐流,逐流”铺开,“号角吹响的时候/身后没有退路/前进的姿势/只有冲锋与战斗/争渡,争渡”,这样的诗句,给人以顽强战斗的力量。最后以“从此以后/你作了我的帆/我成了你的舟”作结,表现出一种细腻、多情之中的一种乐观与向往,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三、观照生活,多姿多彩
众所周知,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只是,由于文学体式的不同,由于时代的差异,由于作家人生经历与社会阅历的差异,各种文学体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是很不相同的。作为文学之一种,诗歌是形象的产物,它必然要反映现实,观照社会,表达诗人的情感。
袁灿的诗歌也不例外。翻阅他的诗歌,可以感到,他的诗歌不是一味钻进象牙之塔、脱离现实的产物,而是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之后的作品,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抒发着作者的爱憎情感,有的诗作还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很值得一读。试看他的《陀螺》
生活像一根鞭子
而我,做了那只旋转的陀螺
不是不想留下来歇息
而是被鞭子抽得身不由己
陀螺的一生
注定是平庸而忙碌的
安逸,是我穷极一生也猜不透的谜底
也许,旋转才是一只陀螺存在的意义
我们知道,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五光十色。在每一个奋斗者的词典里,哪里找得到“容易”二字?!但对这样的道理,诗人袁灿不是空喊口号,不是随意图解,而是将我们儿时经常玩耍的陀螺提炼为一个意象,并以鞭子对陀螺的抽打,来比喻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最后,以哲理性的“安逸,是我穷极一生也猜不透的谜底/也许,旋转才是一只陀螺存在的意义”来作结,表现出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入思考。
整部诗集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组诗《石头狂想曲》:“我用刻刀/赋予它以生命/它却回馈/我不屈的灵魂。”这样的诗句,显得坚挺瘦硬,风骨铮铮。《叶已别秋》:“是的,我已无法转身/用消瘦的手指/去抚慰被命运皴裂的记忆/老痂如茧,沧桑如铁/那些过往我只想轻轻地挥手告别。”这样的诗句,无不是作者历经生活的沧桑之后,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法国浪漫主义大师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中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的,生活是一本巨型的百科全书,它会教会我们很多很多。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反映生活?诗人袁灿的诗作,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朋友们,只要你耐心地去寻觅,你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生活中也处处都会有诗。诗心如水映华年。袁灿的诗,小巧玲珑,意象鲜明,富有哲理。他以他那种恒心与毅力,坚持与坚守,在诗歌的黑色天幕上,缀上了一颗眨眼的星星。古人云:“诗无达诂。”限于见识,我的解读不一定正确,但我真诚地希望能以这块粗糙的砖,引出更多玲珑剔透的玉。特别是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袁灿这本《千年的月光》,并喜欢上他的诗。
是为序。
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于西都长乐居[1]
作者简介
曾令琪,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