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故宫内的大婚典礼为什么持续一百天?
故宫内的大婚 |
说说故宫内的大婚典礼为什么持续一百天?公元1888年隆冬,18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即将举行,通过选秀女确定皇后的程序,慈禧太后21岁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后。光绪虽然对这位相貌平平的大表姐毫无兴趣,但也无力改变既定的事实。同样让年轻皇帝难以忍受的就是隆重浩繁的大婚礼仪,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起,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十五日结束,共计104天。那么长达百余天的大婚礼仪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呢?[1]
清代有幸举办大婚典礼的仅有幼年登极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皇帝。早期顺治、康熙朝典制不够成熟,顺治甚至举行两次大婚,可谓绝无仅有。到晚期同治、光绪朝尊崇古礼,并融合了当时满民族的习俗,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大婚典礼程序。光绪朝的《皇帝大婚图》册,用细腻写实的画法再现了皇帝大婚的礼仪全景,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光绪皇帝大婚礼仪隆重而繁缛,分别经过了“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其中纳采礼物包含马匹、鞍辔、甲胄等等,充分体现了满民族的尚武精神;至于“奉迎”礼中持如意、宝瓶、苹果,跨马鞍等仪式又是各民族习俗的融合。不同礼仪的地点往往相去甚远,而且都要经过钦天监仔细测定吉日后才能施行,这使得内务府官员们疲惫不堪。即使是皇帝本人,在“册立”、“奉迎”、“合卺”等项仪式上为了等待所谓吉时,也只能彻夜不眠。
光绪违心地把“皇后之宝”赐予叶赫那拉氏以后,还必须频繁地往来坤宁宫、慈宁宫、太和殿、奉先殿之间行礼,尤其是在慈禧慈宁宫的礼节更不能丝毫懈怠。而天安门颁诏,象征着皇帝大婚的消息已传达到每一位百姓,普天同庆。
随着太和殿的国宴和舞乐表演,大婚礼仪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大婚并非大喜,面对不喜欢的皇后和渺茫的亲政梦想,18岁光绪郁郁寡欢。大婚各项费用已耗尽了清政府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4,年轻皇帝和古老的帝国将历经更多的磨难。至于继任的幼年皇帝溥仪,在位仅3年就迎来了清朝的灭亡,他无法等到大婚的那一天。光绪大婚礼仪遂成为帝王婚礼的绝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