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良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良牧
圖片來自36O

謝良牧 謝良牧(1884—1931),[[祖籍][[廣東][[[梅縣]],客家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個人年表

1884年,謝良牧出生於馬來西亞;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後當選為會計部部長,地位與黃興比肩;

1911年後,任第一屆國會議員、拱衛軍司令;後任廣東省政務廳廳長、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參與籌備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謝良牧退出政界。

人物生平

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黃興等假座東京赤阪區檜町黑龍會會所,召集成立中國同盟會的籌備會議。與會者73人,謝良牧便是其中的一員。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後,謝良牧當選為會計部長,地位與黃興比肩。而後,跟隨孫中山赴南洋宣傳革命,籌建中國同盟會南洋支部。 在南洋,謝良牧充分利用他那位擔任檳榔嶼領事的伯父謝夢池在華僑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有利條件,廣泛聯絡各埠華僑,發展中國同盟會會員,並先後募集欽廉、河口、鎮南關、黃崗等多次起義的經費。沒有他的努力,孫中山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募集到大量的革命經費的。

謝氏一門五個兄弟,先後參加了中國同盟會。謝家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寓所,是南洋支部所在地,一直是革命黨人在海外的重要聯絡基地,很多重要的會議,都是在謝家召開的。其中,有籌議1911年「3·29」廣州黃花崗起義的高層幹部秘密會議。會上,大家估計這次起義需要10萬元的經費,期限太短,一度冷場。謝良牧兄弟見狀,自告奮勇,承擔募集的重任。僅用了10天時間,就籌得了5萬元。隨後,又到南洋各地籌集了一些,仍不夠,謝良牧兄弟慷慨解囊,如期籌足了這筆巨大的起義經費,促成了1911年的「3·29」廣州起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謝良牧力排眾議,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在廣州策動清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反正,使廣東得以兵不血刃,和平光復,為廣東的共和進程立下了大功。

中華民國成立後,謝良牧被選為第一屆國會議員,又受命為拱衛軍司令,後任廣東省政務廳廳長,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參與籌備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謝良牧退出政界。1931年6月22日上午6時,在廣州中大醫院病逝。

鑑於謝良牧對辛亥革命和創建共和所作出的重大貢獻,1931年6月27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悼謝良牧,並特給治喪費1000毫洋。數月後,其弟謝適群在東沙馬路茶亭對面,即廣州動物公園北門東側,為謝良牧修建了一座墳墓,墓碑連基座約合6米多高,上刻「良牧先生之墓」6個大字;碑座正面刻有中國國民黨元老居正為之撰寫並題書的墓志銘。1937年5月31日,國民政府再次頒布褒獎令,褒獎謝良牧及其哥哥謝逸橋。

謝良牧墓銘

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居正撰謝良牧墓銘,蓋以彰其遺烈令聞。

文云:

君謝氏,諱良牧,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鬆口堡)人,少遊學日本,憤滿清失敗,與湖南黃君克強等,聯絡各省志士,陰圖改革,適孫公中山自歐至日,組中國同盟會本部於東京,推孫公為總理,君為會計部長,赴南洋各島籌設分部,成革命軍供給之基礎,返國進行革命事,豎義旗於廣東饒平之黃岡;庚戌、廣州新軍之役挫後,江蘇趙君伯先走英屬庇能,擬趨緬甸入雲南,君以地險人疏,且內地事非無可為,力阻其行,籌十萬金謀再舉,遂有辛亥三月二十九日攻督署之事;武昌起義,君瞷知水師提督李准有悔過意,辟眾意,招致加盟,而廣東光復,不血刃焉;民國成立,君被選為參議院議員,時袁氏勢盛,君燭其奸,乃彈劾之;民國六年,北平督軍團謀亂,君與海軍總長程壁光謀護法,率艦奉孫公南下開元帥府於廣州,奉孫公命奔走燕趙間,粵軍回粵,因無後顧憂;民國十年,國會以非常會議舉孫公為大總統,將出兵北伐,而陳炯明叛變,孫公出駐永豐艦,時勢危迫,左右有勸其暫避凶鋒者,君獨持不可,即在艦上就中路討賊軍總司令職,號召討逆,陳氏去粵,國民黨改組,君被任為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未幾,孫公歿於北平,君亦優遊滬粵間,不與聞時事矣。計自同盟會成立以來,凡革命之措施,君皆居中任責,堅苦卓絕,口不言功,身亦不及祿。民國二十年六月,疾卒廣州醫院,年四十有八,葬黃花岡之原,越數月,君弟適群將塋修治完整,因伐石紀其事。君元配李,生女懷琛,適番禺周氏;繼配徐,生子康基。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