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谨慎性原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谨慎性原则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谨慎性原则也叫谨慎性要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一,指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原则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

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

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缺点:

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

计提被滥用;

对减值准备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

谨慎性的应用

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则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