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谭公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谭公庙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的香港仔海傍道尾。该庙属道教庙宇,是路环香火最盛的庙宇,建于清同治年间,即1862年。庙内除供奉谭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鲸骨雕制而成的龙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历史的文物。庙内的“鱼骨舟”为镇庙之宝,据说摸过鲸骨会行好运,故善男信女进香后必顺便摸一摸龙骨。而在庙外一块刻有《鹅》字的巨形灵龟石,亦为区内一个特色标记。 [1]

中文名称: 谭公庙

外文名称: Tan Gong miao

地理位置: 香港仔海傍道尾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AAAA级

著名景点: 谭公庙

类 别: 道教庙宇

建筑时间: 1862年

景区类型: 人文景观、历史景观

周围景点: 香港筲箕湾澳门路环谭公庙

建议游玩时长: 4-5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建庙由来

谭公庙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庙内供奉的谭公,原名谭仙(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据民间传说,他原是元朝(1260-1368年)时广东惠东地区的牧童,自幼天生异禀,十二岁得道,成年之后在惠州九龙山修行,死后多次显灵都化身为小童,帮助渔家治病和预测天气,故被奉为渔家的保护神。谭公庙开庙的时候,渔民送来一条逾二米长的鲸鱼骨,后来这条"龙骨"制成"龙舟",并装配上龙头、龙尾、锦旗、罗伞、稍公、挠手等,被视作"镇庙之宝"。据记载,谭公“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今庙内墙上亦画有虎。《惠州府志》卷四十四《人物篇-仙释》有关于他的记载。路环十月初五街有谭倦圣庙,每年四月八日(农历)为纪念他的节日(见谭公诞)。

历史文物

庙内有两件历史文物,其中有一只全长四尺,由鲸骨雕制而成的龙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历史的文物。此龙舟为当年开庙时,渔民所赠的,后装配有木制的龙头、龙尾、锦旗、罗伞、锣鼓、艄公及挠手等,使龙舟更栩栩如生,更被视为“镇庙之宝”。据说摸过鲸骨会行好运,故普男信女进香后必顺便一摸龙骨。另一件历史文物就是谭公庙旁的一块碑石,刻于清道光七年(即公元一八二七年),碑石上刻的是香山县政府勒石永禁舟师兵役滥封索扰渔船的规定。庙侧有一通近二百年的“过路环勒石晓谕”碑,记录当地民政管理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谭公诞,许多港澳居民都前来进香祈福,搭大棚演出神功戏。

旅游景观

庙前地介绍

谭公庙前地是指谭公庙前的一片广阔空地,位于路环岛东南部。它一方濒临[[海滨],与横琴岛隔海相望;另一方绿树环绕,环境优美且清静,是路环岛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休憩区。每逢节假日,会有许多本澳的居民驱车前来游玩,游人也喜欢在此驻足,清新的空气,怡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值得留意的是立于庙旁的一块极具历史价值的“路环勒石晓谕”石碑,此碑是清道光七年,即1827年由清政府颁布,以禁止官兵向途经当地的渔民勒索的告示。石碑原位于中街,1980年重整工程时才搬来此处。庙的另一旁有数块大石,石上列有巨形的“鹅”字,此字乃模仿中国大文豪苏东坡所书之“鹅”字,以一笔写成。此外还有路环老居民、路环街坊四庙慈善会名誉主席杨辉先生手书之“忍让”二字。旨在宏扬中国人的美德,同时亦可令游人从中感受到那股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在谭公庙对面的海岸,有一块路环出名的奇石,状似乌龟,正缓慢地向岸上攀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被称为“大灵龟石”,多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观赏,成为了路环的一大名胜。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谭公诞,路环街坊四庙慈善会都会在该前地搭起一个巨型戏棚,聘请香港出名的粤剧戏班前来演出神功戏,包括任剑辉、白雪仙的“仙凤鸣”,麦炳荣、凤凰女的“龙凤”,龙剑笙、悔雪诗的“雏凤鸣”,林家声的“颂新声”以及罗家英、汪明荃的“福升”等,演出一连数日,场面热闹非常,吸引了许多戏迷前来捧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