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教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象教寺

圖片來自trip

象教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

象教寺位于库伦旗兴源寺东侧,与兴源寺仅一墙之隔。始建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通称“上仓”(“仓”意为公寓、寓所),是札萨克达喇嘛居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场所。

历史

库伦旗原属哲里木盟,是清朝漠南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即“锡勒图库伦喇嘛旗”。该旗藏传佛教寺庙众多,地位最高及规模最大者有三大寺,即兴源寺、象教寺、福缘寺

象教寺位于兴源寺东侧,与兴源寺仅一墙之隔。象教寺创建于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通称“上仓”(“仓”的意思是寓所、公寓),是札萨克达喇嘛居住及办公场所。

象教寺是锡勒图库伦旗政教权力的行使中心。象教寺内受人使唤的格伊格喇嘛在寺外便觉高人一等,轻视其他寺庙的喇嘛。其他寺庙的喇嘛非公事不敢入象教寺,故旧日曾流传俗语:“庙里的燕隼怕仓里的麻雀”。清末民初,象教寺的喇嘛达100多人。

在1947年土改运动开始后,该寺喇嘛遭到解散,佛像、法器销毁,寺院建筑成为库伦旗党政机关的办公场所。

象教寺在土改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库伦旗人民政府对其进行维修,维修后的象教寺面目一新,重放昔日光彩。

2008年,库伦旗人民政府投资1230万元人民币维修兴源寺、象教寺、福缘寺。此后,三座寺院的原貌逐渐恢复。

建筑概述

象教寺坐北朝南。佛殿只占象教寺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占地面积为扎萨克达喇嘛居住及会客场所,以及印务处办公场所。中路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八字照壁、查玛舞场、山门、弥勒佛殿、垂花门、无量寿佛殿、印务处。

  • 八字照壁:位于象教寺山门殿以南。硬山式。高一丈多,东西长约十多丈。
  • 查玛舞场: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每年农历正月和六月的法会上,举行查玛舞(俗称“跳鬼”、“打鬼”)表演。东、西两侧建有场厅,为观看查玛舞的场所。
  • 弥勒佛殿(正殿):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三间,单檐大式歇山式。建筑面积184.9平方米。殿内主祀弥勒佛像,有一人高。殿内的梁架彩画绘制十分精美。
    • 东、西配殿:位于弥勒佛殿前东西两侧。2011年前后,东配殿正在用作蒙藏医诊疗室,西配殿正在用作书画展览室。
  • 垂花门:弥勒佛殿后为一堵花墙,墙正中为一垂花门。入垂花门便来到无量寿佛殿院落。
  • 无量寿佛殿:五间,硬山式。为札萨克达喇嘛的供佛场所。
    • 东、西厢房:无量寿佛殿前东、西各有六间厢房,圆山顶,原来分别同弥勒佛殿院落内的东、西配殿相连。是喇嘛印务处(办公处)的办公地点。
  • 印务处:位于无量寿佛殿以北,为中路最北的建筑。也是喇嘛印务处用房。
  • 玉柱堂:寺院东路建筑。位于无量寿佛殿东北方向。五间,硬山顶。正面两端的山墙前侧有雕花,中间的四根石柱上有蒙古文对联。石柱上端支撑着雨搭,雨搭宽约1.5米,雨搭之下、门楣之上有四十幅彩绘,其中每间八幅,均为戏曲彩绘,每幅表现一出戏,十分罕见。 堂内正中供有佛像,墙壁上挂有历代扎萨克达喇嘛的画像,以及十幅唐卡。这里是扎萨克达喇嘛的会客及议事场所。
    • 门:玉柱堂四周有高大的围墙,玉柱堂南面有一座大门,西侧则另外开有一扇小门。旧日,僧俗人等来玉柱堂拜会札萨克达喇嘛或办理公事,均走西侧的小门。小门南侧围墙上开有一个小窗,来人须先通过小窗向值班喇嘛讲明来意,由值班喇嘛通报,获得允许后方可进入院子。小窗周围的砖墙上,有许多深浅不一的洞,都是过去等待进入的人在等待时,因感到无聊而用手指挖出的。获得接见的僧人及蒙古王公,须在值班喇嘛的带领下,躬身进入,躬身退出。
  • 救度佛母殿:位于玉柱堂以北。
  • 扎萨克达喇嘛寓所:二层楼房,面阔三间,硬山顶。位于玉柱堂东侧,同玉柱堂相接。
  • 膳食房:位于玉柱堂及扎萨克达喇嘛寓所以南偏东。

參考文獻

  1. 库伦旗象教寺,中国通辽网,2010-06-18. [201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