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zhifure |
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亦称野猪粪,或称地乌桃、猪茯苓、猪灵芝、猳猪矢、豕槖等。生于长有蜜环菌的阔叶树的根部。
地下有多年生菌核,如薯蓣块状,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子实体生菌核上。菌柄多回分枝形成一丛伞状菌盖,菌盖棕黑或深褐色、被覆深色细鳞。切面白或淡黄色。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夏季于桦、柞、枫树上群生,主产于中国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原形态
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关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窟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成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8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
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1]
生境分布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2]
性味经脉
甘淡;平
脾经;肾经;肺经;膀胱经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A+医学百科 |
炮制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猪苓,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性状
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3]
用途
猪苓子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鲜美。地下菌核黑色,为中药所用部位。[4][5]
功能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水肿等症。与茯苓相比利尿作用更强,但无补益功效。
主治
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6]
相关影片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 猪苓 Zhuling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猪苓 Zhu Ling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