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货币需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货币需求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既定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应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l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等。

货币需求的划分

(二)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所谓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人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机会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一般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各自在银行保留存款的必要量,即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

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给量。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人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要的货币量。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它不包括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从货币需求与物价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部门不考虑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般用M表示。而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如果将名义货币需求(M)用某一具有代表的物价指数(如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后,就可以得到实际的货币需求。

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幅度的、复杂的变动,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实经济状况下,价格的变动既有合理因素(如某些商品的合理调价)也有不合理因素(如通货膨胀或紧缩)。如果根据过高的通货膨胀预期所计算的名义货币需求量来安排货币供给,过多的货币供给就成为直接加速物价上涨的因素;反之,如果不考虑价格波动而简单地按实际需要供给货币则会因货币供给不足而直接抑制经济增长。此外,物价往往带有刚性,按既定膨胀或紧缩的价格水平计算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要量,也并非是预期的理想货币需要量。所以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从而正确进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选择。

四大货币需求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交易性货币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预防性货币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

投机性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货币需求的计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剑桥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π=(K×Y)/M,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

一、西方古典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

核心观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量与物价变动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动成反比。

公式:MV=PT

结论:(1)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货币需求决定于:a、名义收入水平PT引致的交易水平;b、经济中影响人们交易方式、决定货币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2)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主要内容: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与财富贮藏的属性,因此货币需求与交易和收入水平有关。

公式:π=(K×Y)/M

式中,Y代表总资源(总收入),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π代表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M代表名义货币数量,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

结论:

(1)费雪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属性,剑桥学派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与财富贮藏属性。

(2)剑桥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受微观主体资产受益变化的影响,利率是不容忽视的,强调个人选择。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主要内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人们的持币动机出发,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动机。交易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大。

(2)谨慎动机或预防动机。预防动机主要是由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3)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较低的利率对应着一个较大的投资货币需求量,较高的利率则对应着一个较小的货币需求量。

其中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投资动机与利率有关。

公式:M=L1(Y)+L2(i)

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i)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凯恩斯学派的发展:

(1)鲍莫尔模型(平方根法则):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

(2)惠伦模型:修正了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

(3)托宾模型:论证了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依据总效用最大的原则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资产组合,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主要内容: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然会影响货币,且人们愿意持有一部分真实货币余额。

函数:Md/P=f(y,w,rm,rb,re,1/p▪dP/dt;u)

结论:(1)引入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2)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比重越大,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3)由于恒久性收入比现期收入的波动幅度小得多,且流通速度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货币需求相对稳定。

四、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观点之争

同:

1、都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而不仅仅是纯交易工具。

2、都承认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

3、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间接获益是可以的享受的优惠与便利,这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相似。

异: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实际收入水平;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利率包括各种资产的收益率,收入则是恒久性收入。

2、凯恩斯的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性偏好为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3、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高度稳定。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只包括收入和市场利率的影响,而弗里德曼则包括价格指数、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恒久性收入等其他影响货币效用的随机因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