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貨幣需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貨幣需求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貨幣需求是指經濟主體在既定收入和財富範圍內能夠並願意持有貨幣的數量。經濟學意義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單純是一種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願望的統一體。貨幣需求作為一種經濟需求,理應是由貨幣需求能力和貨幣需求願望共同決定的有效需求。

貨幣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派生於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l貯藏手段等職能,能夠滿足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需要,以及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需要等。

貨幣需求的劃分

(二)微觀貨幣需求與宏觀貨幣需求

從貨幣需求主體的角度來劃分,貨幣需求可分為微觀貨幣需求與宏觀貨幣需求。所謂微觀貨幣需求,是指企業、家庭、個人等微觀經濟主體,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經濟條件下,把自己財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貨幣形式持有。微觀貨幣需求主要是從微觀主體的心理、動機人手,研究每一個微觀經濟主體持有多少貨幣最為合算,即機會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一般指個人手持現金或企業庫存現金以及各自在銀行保留存款的必要量,即貨幣執行貯藏手段職能所需要的貨幣量。

宏觀貨幣需求是指一國經濟合理協調運轉或者要達到當局制定的某些經濟目標在總體上需要多少貨幣供給量。宏觀貨幣需求是從市場供給、貨幣流通速度等宏觀變量人手,探討一國經濟發展客觀上所需要的貨幣量。一般指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和支付手段職能所需要的貨幣量,它不包括貨幣發揮貯藏手段職能所需要的貨幣量。

(三)名義貨幣需求與實際貨幣需求

從貨幣需求與物價的關係的角度來劃分,貨幣需求可分為名義貨幣需求和實際貨幣需求。

名義貨幣需求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部門不考慮物價變動情況下的貨幣需求般用M表示。而實際貨幣需求是指剔除物價變動因素之後的貨幣需求,也就是以某一不變價格為基礎計算的商品和勞務量對貨幣的需求。如果將名義貨幣需求(M)用某一具有代表的物價指數(如GDP平減指數)進行平減後,就可以得到實際的貨幣需求。

在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由於價格水平經常發生大幅度的、複雜的變動,區分名義貨幣需求和實際貨幣需求就變得尤為重要。因為現實經濟狀況下,價格的變動既有合理因素(如某些商品的合理調價)也有不合理因素(如通貨膨脹或緊縮)。如果根據過高的通貨膨脹預期所計算的名義貨幣需求量來安排貨幣供給,過多的貨幣供給就成為直接加速物價上漲的因素;反之,如果不考慮價格波動而簡單地按實際需要供給貨幣則會因貨幣供給不足而直接抑制經濟增長。此外,物價往往帶有剛性,按既定膨脹或緊縮的價格水平計算名義貨幣需要量和實際貨幣需要量,也並非是預期的理想貨幣需要量。所以區分名義貨幣需求與實際貨幣需求的目的,是為了能更準確地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從而正確進行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選擇。

四大貨幣需求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交易性貨幣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預防性貨幣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對貨幣的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息率有密切的關係,當利率低,人們持有的成本低,人們就會持有較多的貨幣以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當市場利率足夠高,人們可能試圖承擔預防性貨幣減少的風險,將這種貨幣的一部分變為生息資本,以期獲得較高的利息。

投機性貨幣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準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範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貨幣需求的計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MV=PT,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着一個比例關係1/V。

劍橋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π=(K×Y)/M,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貨幣需求的相關理論

一、西方古典貨幣需求理論

1、貨幣需求數量理論:費雪方程式

核心觀點:物價水平和貨幣價值由一國的貨幣數量決定,貨幣量與物價變動成正比,與貨幣價值變動成反比。

公式:MV=PT

結論:(1)貨幣需求僅為收入的函數,利率對貨幣需求沒有影響,貨幣需求決定於:a、名義收入水平PT引致的交易水平;b、經濟中影響人們交易方式、決定貨幣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2)一定時期內在一定價格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的名義貨幣量具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2、劍橋學派貨幣需求理論:劍橋方程式

主要內容:人們持有貨幣是因為貨幣具有交易媒介與財富貯藏的屬性,因此貨幣需求與交易和收入水平有關。

公式:π=(K×Y)/M

式中,Y代表總資源(總收入),K代表總資源中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比重(相當於交易方程式中貨幣流通速度的倒數),π代表貨幣價值(即貨幣購買力,為物價指數的倒數),M代表名義貨幣數量,KY代表真實貨幣需求。

結論:

(1)費雪強調貨幣的交易媒介屬性,劍橋學派強調貨幣的交易媒介與財富貯藏屬性。

(2)劍橋學派認為貨幣需求受微觀主體資產受益變化的影響,利率是不容忽視的,強調個人選擇。

二、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

主要內容: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從人們的持幣動機出發,認為人們持有貨幣是為了滿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1)交易動機是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的動機。交易動機所形成的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於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數量越大,為應付日常開支所需要的貨幣就越大。

(2)謹慎動機或預防動機。預防動機主要是由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

(3)投機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的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債券價格與市場利息率之間存在着一種反方向變動的關係。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利息率的減函數,較低的利率對應着一個較大的投資貨幣需求量,較高的利率則對應着一個較小的貨幣需求量。

其中交易動機、預防動機與人們的收入水平有關,投資動機與利率有關。

公式:M=L1(Y)+L2(i)

式中L1(Y)代表與收入Y相關的交易需求,L2(i)代表與利率r相關的投機性貨幣需求。

凱恩斯學派的發展:

(1)鮑莫爾模型(平方根法則):修正了凱恩斯關於交易性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的觀點。

(2)惠倫模型:修正了凱恩斯關於預防性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的觀點。

(3)托賓模型:論證了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依據總效用最大的原則在貨幣與債券之間進行資產組合,貨幣的投機需求與利率呈反向變化。

三、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論

主要內容:影響其他資產需求的因素也必然會影響貨幣,且人們願意持有一部分真實貨幣餘額。

函數:Md/P=f(y,w,rm,rb,re,1/p▪dP/dt;u)

結論:(1)引入了恆久性收入的概念,與貨幣需求正相關。

(2)非人力財富在總財富中比重越大,貨幣需求相對越小。

(3)由於恆久性收入比現期收入的波動幅度小得多,且流通速度也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貨幣需求相對穩定。

四、凱恩斯與弗里德曼的觀點之爭

同:

1、都將貨幣視為一種資產,而不僅僅是純交易工具。

2、都承認國民收入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作用。

3、弗里德曼認為持有貨幣的間接獲益是可以的享受的優惠與便利,這與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相似。

異:

1、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中利率僅限於債券利率,收入為即期實際收入水平;弗里德曼的理論中利率包括各種資產的收益率,收入則是恆久性收入。

2、凱恩斯的函數是以利率的流動性偏好為基礎的,認為利率是決定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弗里德曼認為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較低,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

3、凱恩斯認為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而弗里德曼認為高度穩定。

4、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只包括收入和市場利率的影響,而弗里德曼則包括價格指數、債券的預期名義收益率、股票的預期名義收益率、人力財富在總財富中的比例、恆久性收入等其他影響貨幣效用的隨機因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