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财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赤字财政是一个名词,属于特定的专用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赤字财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赤字是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
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赤字预算论纷纷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这种政策。但是,赤字财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不断的通货膨胀。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的区别
财政赤字说的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表现为政府收入得少,支出得多,形成一个差额叫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说出现了入不熬出的情况,是亏损。
“赤字财政”集中于四个方面:国债余额和赤字增加所隐含的财政风险、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益和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 赤字财政指政策有问题,一定会亏损 。
所以,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的根本区别:财政赤字是一种现象,赤字财政是一种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