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道几内亚国旗

中文名称:赤道几内亚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左侧为蓝色三角形,右侧为绿、白、红三个相等的宽条,中央绘有国徽图案。[1]

国旗含义

赤道几内亚国旗靠旗杆一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宽条,自上而下分别为绿、白、红三色,旗面中央有国徽图案。国徽为方形盾徽。白色盾面上是一种生长于湿地的热带树---红树。盾徽之上有六颗黄色的六角星,象征这个国家原来的六个区划。下部的饰带上用西班牙文写着“团结和平正义”。绿色象征财富白色象征和平红色象征为独立而斗争的精神蓝色象征海洋[2]

国徽

赤道几内亚国国徽为方形的盾徽。白色盾面上有一颗高大粗壮的木棉,这是一种生长于湿地的热带树。盾形上端有六颗黄色六角星,象征该国原来的六个区域,下端的饰带上用西班牙文写着“团结、和平、正义”。

赤道几内亚简介

赤道几内亚(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于非洲中西部,西临大西洋,北邻喀麦隆,东、南与加蓬接壤。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

赤道几内亚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可可,其次为咖啡。该国长期以来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但是1996年在赤道几内亚领海内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此后该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但是,绝大多数石油收入被政府要员及执政集团掌握,因此该国国民总体经济收入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2年。

历史沿革

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和比奥科、科里斯科和安诺本等岛。1778年西班牙占领比奥科岛,1843年占领木尼河地区,1845建立殖民统治。1959年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3年12月西当局在赤道几内亚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内部自治”法规。1964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定名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马西埃·恩圭马任总统。1979年8月国家革命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奥比昂发动军事政变,成立以他为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1982年8月奥比昂任总统,同年10月解散军委会。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基层政权选举和议会换届选举。1989年6月25日举行全国大选,奥比昂再次当选为总统。1996年2月连任总统。2017年6月2日,联合国大会选举赤道几内亚为2018年和2019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气候

赤道几内亚属赤道雨林气候,潮湿,多雨多云,年平均气温24~26℃。大陆沿海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112.6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52天,日最大降雨量144毫米,小时暴雨强度为23.5毫米;年气温变化在摄氏15度和32度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8.8%;年平均日照5小时,一、二月份平均日照最长,在6小时以上;九、十月份平均日照最短,在4小时以内。

马拉博年降雨量约3 100毫米;年气温变化在15-34摄氏度之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5%,三月份最低为约80%。

大陆地区全年分为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3-5月份和9-11月份为雨季,12-2月份和6-8月份为旱季;而比奥科岛只有一个雨季和一个旱季,5-10月份为雨季,11-4月份为旱季。

自然资源

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黄金、铝矾土等。估计天然气和原油储量分别为375亿立方米和30亿桶。主要河流有姆比尼河。林、渔业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约2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木材蓄积量约3.74亿立方米,产奥堪美木、黑檀木等名贵木材,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区。[3]

人民生活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报告,赤几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50个国家之一。全国有2所大区级医院,4所省级医院,12所区级医院,42个医疗中心和300个卫生站。共有病床1019张。巴塔有1所卫生学校。全国有医生58人、医疗技术人员165人、护士和服务人员800余人。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9.2张。卫生状况较差,疾病易流行。主要传染病有伤寒、肝炎、疟疾、黄热病、狂犬病、艾滋病等。68%的人用不上自来水,63%的人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人均预期寿命62.75岁。人口出生率34.88‰,死亡率8.81‰,婴儿死亡率75.18‰。平均每个家庭有子女5.6人。

信仰

赤道几内亚8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实行一夫多妻制。按当地习俗,人死后一律实行土葬。

礼仪

赤道几内亚人讲究礼节,公共场合不允许穿短裤、背心及赤膊。赤几传统服装称“袍袍”,为宽大连体大摆裙子,颜色鲜艳,一般在节庆期间穿着。

饮食

土著居民的饮食主要为花生、木薯、土豆、玉米、香蕉、南瓜、鱼等,传统加工方法多为用木棒捣碎后煮熟或发酵后食用。一种用香蕉叶包裹南瓜或花生,加上鱼类、肉类或蔬菜等的食品叫做“白色小安娜”,是当地人的传统食品。

同中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赤道几内亚共和国于1970年10月15日建交。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中、赤几签有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贸易协定,并设有经贸混委会。两国建交后,中方援助赤几建设了水电站、公路等项目。

2012年,中、赤几双边贸易额为21.83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3.62亿美元,进口18.21亿美元。

中、赤几建交以来,两国在文教、卫生、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1982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2011年全年赤几在华奖学金生121名。

1971年6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政府同意派遣医疗队赴赤几工作的议定书,迄今中方已向赤几派遣了26批医疗队,分别在赤几首都马拉博和大陆巴塔工作。

中、赤几两军交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9年3月,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赤几。1981年10月,赤几军政府计划与合作副国务委员姆布依访华。1998年1月,赤几武装部队总监阿古斯丁·恩东·奥纳上校访华。2000年12月,国防部外办副主任张邦栋少将率团访问赤几。2001年6月,赤几国防部部长级代表埃本登率团访华。2009年8月,国防部外办主任钱利华少将率团访问赤几。2010年8月,赤几国防部代表团访华。

日前,长沙理工大学首届赤道几内亚留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赤道几内亚工程部部长、驻中国大使馆负责人等前来参加典礼。

长沙理工大学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非洲学生本科教育培训。这11名留学生是双方合作培养的首批赤道几内亚留学生,于2009年入学,学习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学制5年。2013年,第二批24名赤道几内亚留学生入校。除了教专业知识,学校还积极用中国文化熏陶留学生。[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