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出生 1866年9月21日
国籍 英国
别名 Herbert George Wells
职业 著名小说家和政治家
知名作品 《时间机器》、《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又译作赫伯特·乔治·韦尔斯,英国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创作的科幻小说对该领域影响深远,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入侵”、“反乌托邦”等都是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主流话题。 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威尔斯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及政治等各个领域,是现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

人物生平

威尔斯1866年出生于肯特郡的布朗利(Bromley,现在的伦敦西区小镇)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都作过仆人。父亲约瑟夫曾经是职业的板球运动员,后来经营一家五金店铺。母亲尼尔则一直给有钱人家做仆人。

1880年,由于父亲的店铺倒闭,威尔斯只好辍学到温泽的一家布店做学徒。但是他在这里的工作没有得到店主的满意,1个月以后他就不得不离开,到萨墨塞特郡当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来还在苏塞克斯郡的一个小镇上给一个药剂师当助手。1881年4月,他又来到朴次茅斯的一个布店作了两年学徒。令人无法忍受的学徒生活迫使他最终离去,在苏塞克斯郡的一家文法学校得到一个助教职位。

1884年他得到助学金(每星期一个基尼),进入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堪津顿科学师范学校。他在这里学习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和生物学。其中他的生物学老师是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后来的科幻小说写作受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影响很大。1890年他以动物学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从1891年到1893年伦敦大学函授学院教授生物学。

少年时学徒的经历,使威尔斯形成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并且始终贯穿着他的一生。

他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自称“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科幻小说创作,也是他试图通过教育和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一种尝试和努力。但是他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热衷于改良主义,他称自己是一个“保守的社会主义者”。他不赞成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但是认为有必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政府状态。

他曾与英国著名文学家乔治·萧伯纳相识并结为密友,经萧伯纳介绍威尔斯加入了以萧伯纳为首的“费边社”。“1903年,威尔斯成为标榜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社员。对于费边社温和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仍然认为过于激进。而他对年轻成员的影响和个人领袖欲的膨胀,使他和萧伯纳等发生分歧,最后退出了这个组织。他的长篇小说《安·维尼罗卡》(Ann Veronica)和《新马基雅弗利》(The New Machiavelli)反映的就是他在这段时期的生活经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斯参与了国联活动,并前往各国访问,他的采访文章常常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用了1年时间完成了100多万字的《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这本著作展现了他作为历史学家的一面。

威尔斯还在1920年和1934年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斯大林的接见。他虽然不大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仍然作了比较真实的报道。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1920年代以后,威尔斯转向政论性小说创作,借科幻小说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改革理想,但整体上被认为缺乏艺术特色。

1946年威尔斯在伦敦去世。他晚年的作品转向了灵魂、宗教、道德等一面。

评价

威尔斯的科幻作品改变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乐观主义倾向,重新拾回了英国文学中那种对前途的忧虑和不安;但由于威尔斯的个性中存在着某种仁慈的气质,因此在其悲观的作品中总是伴有希望的闪光,而且大部分作品结尾还是乐观的。

威尔斯在创作时运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学;但他又不拘泥于这些学科,不受这些科学理论的局限。韦尔斯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而且还有科学进步给人们所带来的美好或不良后果。

此外,威尔斯还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可以证明科幻能够引入大场面。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