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忠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忠心
赵忠心
原文名 Zhongxin Zhao
出生 1941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研究员
知名作品 《中国家庭教育》从书
《中国家教之道》

赵忠心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

人物简介

赵忠心 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我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在国内外150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14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30多部著作,总共1000多万字。著有《中国家庭教育》从书、《中国家教之道》《中外家庭教育荟萃》《独生子女家长必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著作20多部,其中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

主要经历

阿基米德[1]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这是一个思想家的科学宣言。“支点”成为每一个思想者和开拓者找寻的目标。 赵忠心也在上上下下地求索一个支点,他想把中国家庭教育事业推进得更深入一些。

贡献

凡是关心和了解家庭教育事业的人,对“赵忠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在当代家庭教育领域,他保持着许多个“第一”和“唯一”:我国第一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第一位在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的教师,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家庭教育学》,创办我国唯一的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国家庭教育》,我国唯一以家庭教育专业评上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我国唯一的家庭教育学术高产学者——发表文章2500多篇,独著、主编50多部著作、共计2000多万字……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他在家庭教育领域内孜孜耕耘20余载,与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同风雨、共甘苦。他的志向、梦想、心迹、情感甚至生活,他的喜怒哀乐,无不与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脉搏一起跳动。他一贯锐利鲜明的思想和曲折坎坷的经历记载着一项新事业诞生时不可避免的阵痛,也预示着它不可阻挡的勃勃生机。

首创家庭教育学

32岁时,风华正茂的赵忠心老师就任北京师大[2]附中党总支书记。1980年9月他调到北师大教科所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当领导要他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他石破惊天的提出:“家庭教育。”当时人们郁不理解,纷纷提出质疑:家庭教育都是婆婆妈妈的事情,有什么可研究的?可他不这么认为。

在多年的学校实际工作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他一直在关注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可是学生的发展却千差万别。他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学生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并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家庭和子女的关系好比是土地和禾苗的关系:土地肥沃,禾苗就茁壮;土地瘠薄,禾苗就瘦弱。在某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甚至起着“型塑”的作用。比如,每个人的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而不是由老师塑造出来的。

赵忠心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还是他对社会发展需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回到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时候,恰逢我国政府大力贯彻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胎”。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人家庭观念一向浓厚,生儿育女意识强烈。家庭子女的数量减少了,人们势必把注意力转向子女的质量。子女的培养教育也会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家长会迫切希望家庭教育科学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必将日益强烈。他坚定地认为,社会的需要是科学研究最强大的推动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大有前途。

可能是出于对他的爱护,领导和同事都不赞成他的选择,认为在学术上是没有出路的。但赵老师决心已定,不想打退堂鼓。他在领导面前给自己立下这样的“军令状”:“五年之内我要拿出在全国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来,否则,我主动辞职。”他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决心终生许身家庭教育事业。他说这句话的时间是1983年。就在没有导师指导、没有研究经费、没有助手帮忙、学术界没有承认它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义无返顾,全身心地投入家庭教育这块“处女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独的拓荒者”。

此后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赵忠心一直奋斗着。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深刻的亲身体验;他翻遍了国家图书馆、师大图书馆各个阅览室有关的图书、杂志、古书和善本。当时没有复印机,他摘抄的读书笔记就有一二尺高。他在家庭教育这块处女地里独自开拓、默默耕耘。探赜索隐,他不知春夏秋冬;绞尽脑汁,他不思茶饭之香甜;著书立说,他不顾白天黑夜。他坚定地认为:“要想不寂寞,就得首先忍得住寂寞。”五年之内,他甘坐“冷板凳”,不轻易发表浅薄之见。经过五年奋斗,1988年终于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学》,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他没有满足已有成就,继续前进。当时,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给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又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家庭教育学》进一步在理论上进行扩充与开掘。1994年,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今重印十次,累计5万5干多册。经过专家评审,1998年,这部论著被教育部选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教材”、1999年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教材的份量逐步升级,表明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在逐步上升,赵教授的愿望如期实现。

赵忠心的科学研究,填补了建国后我国家庭教育学术领域的空白,充实了几十年“一贯制”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课程,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赞赏。

率先从事家庭教育

1987年,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出现了一门新课程——赵忠心教授首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家庭教育学课。赵老师所在的教育科学研究所是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来不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检验和促进他的理论研究,他主动提出要给学生开课。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以前从来没有人开没过这门课科,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当时报名选修的学生竟达1200人之多,涉及全校16个系,是北师大历年选修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而对赵教授上课的火爆场面,学生感慨地说:“只有电影导演谢晋侃电影,才会有如此盛况!”许多外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家长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前去旁听。一般教室容不下这么多人,就改在500座大教室,还要分两次上课。这么多的学生选修“家庭教育学”课,当时在社会 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此事。20年来,学校选修家庭教育学课的学生共有4000多人次。

当赵忠心首次在北师大开家庭教育学课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师范院校教育系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与会人员对赵忠心开设的家庭教育学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赵忠心开了一门新课,打破了我国教育学学科发展沉闷的气氛,对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照抄照搬苏联教育系的课程模式,几十年一贯制;而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突破了教育系固有的课程体系,对于改革传统教育学科模式有一定作用,具有开拓意义。

赵忠心认为,中国家庭教育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支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和进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二是要加强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为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他主张,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和女子学院、共青团院校都要努力创造条件,普遍开设家庭教育学课,提高教师、有关干部的家庭教育理论修养,大力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研究,努力满足中国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为振兴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在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的基础上,赵忠心教授在1991年成为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率先招收了建国以后我国第一届家庭教育方向研究生。十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家庭教育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思想

赵忠心教授的座右铭是:“许身家教,孜孜耕耘。”他著作等身、思想丰富,并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现摘取其思想精髓,借以展现一个教育学学人的睿智与风貌。

家庭教育性质论

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家庭教育学科,首先就要充分论证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赵忠心教授认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它是一种“私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是“终身教育”。具体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在于:实施教育的环境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确定培养目的依据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组织管理不同。家庭教育的优势是: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教育的历程

赵忠心教授认为,研究家庭教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认识和掌握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展望和预测家庭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基础,他指出:家庭教育不是最原始的教育形式,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式是公共教育,也就是社会教育。漫长的家庭教育历史,应当是从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的家庭教育开始的。赵忠心以确凿、详实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深刻论证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教育基本状况、主要特征、发展的历程和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赵忠心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论,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为研究、考察和改革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3]

家庭教育辩证法

影响家庭教育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家长自身的素质、教养态度、教育能力,家庭的结构、规模、生活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气等。他断言,由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家庭教育错综复杂的冲突与矛盾。家庭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存在适用所有家庭的教育“绝招”。开展家庭教育,必须要进行理性的思索,绝不能把家庭教育绝对化、简单化、庸俗化。为此,赵忠心教授提出了家庭教育辩证法,为家庭教育的理性实践提供了指导。他论证了“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长处与短处”、“爱而不娇”、“严而有格”、“该管则管,该放则放,管放结合”、“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言教和身教”、“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遇物则诲”、“掌握分寸”、“选择教育机会”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为解释和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提供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20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的独特国情。赵忠心敏锐地认识到,独生子女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1988年,赵忠心出版了《独生子女家长必读》一书。他认为,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要有效地教育独生子女,首先要正确认识独生子女。针对历史上对独生子女偏颇的看法,他指出: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或“优等儿童”,实际上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不能把独生子女看作是特殊儿童。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也是普通儿童。他仔细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特点,指出中国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要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让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不要期望过高;要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不要只进行“一半的教育”;要尽早让独生子女进入社会群体,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他认为,中国独生子女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与国外不同。因此探索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规律,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生子教育的经验,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是摆在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界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休闲教育论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每年寒暑假、双休日,再加上各种长假,中小学生处于休闲状态的时间总共有170天之多,接近全年的二分之一。然而,中小学生休闲教育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很少被人提及。学生放假家长不休息,家长和老师“鞭长莫及”,难以指导和控制,致使许多学生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他们在大量的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机,或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或是出入于不适合未成年人的休闲场所,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存在着严重的隐患。赵忠心教授早在十年以前就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问题,郑重提出应加强青少年休闲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教孩子学会休闲。他明确指出,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休闲场所,家长是对青少年进行休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主要著作

在国内外150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14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30多部著作,总共1000多万字。著有独生子女家长必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著作20多部,其中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

视频 

1、赵忠心-给家庭教育-开发水源

2、2007061赵忠心: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

3、赵忠心: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1]高中物理网
  2. [2]秒懂百科
  3. [3]探索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