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炳麟

赵炳麟
国籍 中國
职业 清末官员
知名于 清末官员

赵炳麟(1876年~1927年) 清末官员。名竺垣,号清空居士。

1876年11月26日生于广西全州绍水乐家园村。

赵炳麟之父赵润生,《清史·循吏》记:"宦湘十年,凡四易任所,至案无留牒,必严查保甲以清良莠。每决一讼,必两造均服,始具结。下乡轻骑减从,夫马必自备,遇儒者殷殷教诲若子弟,豪强巨猾必严惩不少贷……",陈宝箴出为湖南巡抚,赵润生方初任新化,陈以为能员,次年,代理益阳知县。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赵炳麟

生卒:1876年~1927年

名:竺垣

号:清空居士

仕途经历

13岁为秀才,15岁中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岁成进士。殿试列为三甲,光绪皇帝破格提拨他与康祖治(康有为)为二甲,康为第八名,赵为第十一名,直接进翰林院任编修。

同年,清与日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1300余人公车上书,广西有97人。

赵在《光绪大事汇鉴》记载:"和约成,内外诸臣谏止,下至会试公车皆联名痛哭陈书,谓赔款不可许,土地不可割",甲午战,朝廷"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馁,战无一胜"。

1898年(戊戌),康梁发起保国会,赵在席。

1900年(庚子),义和拳起,八国联军侵京。赵在《光绪大事汇鉴·拳匪之变》中记载:"七月二十一日天未明,报京城陷。太后着蓝夏布衫,皇上着黑纱衫、黑布战裙,皇后蓝布衫,仓皇出西直门……上与载澜同一车,不食竟日,民或献麦豆,以手掬之,须臾而尽。天寒求卧具不得,村民进布被,上以帚当枕。"

同日,赵与陆绍渊(灌阳人)、刘发怡(全州人,赵之表亲)携眷追随光绪不得,转走怀柔,困高丽营一月,八月二十三日回京。著有《高丽营避难记》。

九月,慈禧、光绪下谕回銮,院部选人赴西安迎驾,赵炳麟列名其中。一路"败垣冷落,断绝炊烟,数百里中无复鸡犬,禾黍芜倒,收获无人", 赵在《自湖北上礼部侍郎唐春师》中叹"自金辽至今未有之奇劫也"。"欲战则全局糜烂,欲和则万端苛求,蹐天踞地毫无善策"。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因父丧回乡丁忧,知地方官横征暴敛,田赋过重,上呈《请减全州平余疏》,清廷令广西巡抚张鸣岐查办,减轻了全州田赋。《陈广西饬吏四条疏》提出:"尊正绅,达民隐,整团练,重命盗"。

同年十月致信广西当局禁赌博。

同月,鉴于全州书院停考,士子荒废学业,上书广西当局,请筹办全州学堂,建议在清湘书院设一师范简易科并高等小学堂,普及教育。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与乡人唐鹤蒋任衡,以全州宾兴局为校址,拨宾兴公款(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士子的经费)为经费,创立全州州立第一所两等小学堂,以朱德垣为校长,招生48人。同年,万乡龙水村创办龙溪两等小学堂。至宣统元年(1909),蒋任衡在内建乡创办青龙山高等小学堂。是为全州新学之始。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30岁。八月,升任福建京畿道监察御史,上任次日即上疏"正纲纪,重法令,养廉耻,抑幸臣",整顿朝政",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立宪之初宜慎始慎终。

八月二十五日,又上《论立宪预防流弊第二疏》,认为新编官制流弊太多,"于国体人情未审,徒为权臣专政之地"。矛头所指,实为袁世凯和庆亲王奕劻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上《筹辽备倭疏》,指出"数年之后,为我大患者,其在日本",认为"舍练兵之外,实别无对待之策矣!"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光绪、慈禧死,宣统溥仪立,载沣为摄政王。

时赵炳麟、唐景崇等十人为皇帝侍讲,袁世凯已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十二月十一日,上《劾袁世凯疏》,谓袁世凯留在军机是"国本未定,后患无穷",要求载沣除去袁世凯。但载沣慑于袁势力太大,不敢下手,仅以"足疾"令袁回河南"养病"。赵又于二十四日上《密陈管见疏》,建议除袁,载沣召见赵于养心殿约一小时之久,因张之洞反对赵所荐之人,遂不得行。

1910年(宣统二年)四月,上疏弹劾奕劻,列十二大罪,谓奕劻"贪庸亡道,负国背君,罪大恶极,天怒人怨",得罪宗室,于三年四月以四品京堂候补,调出京城,回广西任桂全铁路督办。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10月下旬,湖南独立,广西梧州宣布独立。广西巡抚沈秉堃以广西危急,于11月2日奏请朝廷,派兵赴怀远剿办起义军,命广东拨出大宗饷械和军队,星夜援广西,又请海军派军舰到梧州堵塞江路。次日,张鸣岐奏复"粤防亦紧,难于兼顾",建议朝廷将桂全铁路200多万两官股及办农垦筹实业50万两和积谷经费10余万两挪作广西军费。

清廷下谕沈秉堃"将以上各款查明,移缓就急,以济饷需"。赵炳麟所谋办铁路事终成泡影。感慨作诗曰:

文恭祠里办公归,

督路督农愿总违。

一疏筹金三百万,

可怜徒使武人肥。

1911年11月16日,清廷选派各省"名望素著人员,分途安慰,以宣上德而通下情",赵炳麟为广西宣慰史,推辞不就。袁世凯夺权后,欲加迫害,赵遂隐居故里。 [1]

民国时期

民国初,赵炳麟两次当选为广西出席国会会员。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沈秉堃王传炯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蒋翊武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温宗尧、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2年,寓居上海,与曹东寅李瑞清谋刺袁世凯,不成。回广西,隐居于故居,筑"万松草堂",躬耕陇亩。于赤兰辅合股办铁厂,名"裕国公司",是为全州县内民办矿业先声。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北京称帝,赵欲东渡日本避难,遇陆荣廷在柳州起兵讨袁,约赵赞助,同出湖南赴国会,躲过一难。有《佐陆武鸣起义檄湖南父老书》:"独夫一日不去,万姓一日不安"。

1916年3月,自湖南回广西,随陆荣廷讨袁。

1917年10月,赵为避新旧桂系之乱,应阎锡山之邀,出任山西省实业厅厅长。行前赋诗云:"此行不作服官看,半为游山半避嚣。"上任伊始,其好友赵启霖来信责难,炳麟回信言:"古来所谓失节者,第一要义在作二臣,此帝制时期则然。今国体共和,自总统以至庶僚,皆为人民服务,称曰公仆"。

在山西,提出四策,一是农林,二是矿务,三是畜牧。

1924年,沈鸿英石殿材王竹斋迎赵回桂,拟聘为幕僚,赵作诗三首谢之。

1925年,赵炳麟离开山西,在北京养病,1927年,逝于北京,终年51岁。1929年,归葬全州河山之阳。墓今在焉。

作品欣赏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