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加术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越婢加术汤
目录
【处方用药】
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白术12克 大枣15枚
【功能主治】
疏风泄热,发汗利水。治皮水,一身面目悉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者。(水肿)
【用法用量】
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1]
【原文】
里水[1]者,一身面目黄肿[2],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3]主之。方见下。(金匮水气:5)
【注释】
[1]里水:《脉经》注:“一云皮水。” [2]黄肿:《脉经》作“洪肿”。 [3]越婢加术汤:属倒装句,应顺接在“故令病水”句后。
【功效配伍】
越婢加术汤发汗利水,兼清郁热。方用越婢汤发越水气,清宣郁热;加白术健运脾气,并渗利皮间水气。诸药合用,发汗佐以利小便,使水从表从里分解。上六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后加入其他药同煮,去滓,分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
越婢加术汤治皮水,脾肺郁热证。症见一身面目洪肿,小便不利,脉沉。 本证为脾肺俱病,水气内郁化热。由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一身面目洪肿,小便不利。皮水虽可见脉浮,但水气盛压迫脉道,脉必沉。本证表气不宣,里气不通,水气既不能汗解,又不能从小便排泄,势必内郁日久而化热。治用越婢加术汤发汗利水,兼清郁热。假若口渴而小便自利者,为津液已伤,则当禁用发汗之剂。
【附方】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风气[1],下焦脚弱[2]。(金匮历节:附方) 注释: [1]历风气:指历节病。 [2]下焦脚弱:指脚气病。
【比较】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与《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组成、煮药方法完全相同,但本条对汗出一症的机理阐述甚为妥切,如云: “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汗出是风水或皮水用越婢汤的必有症。此为风邪入营化热,或为水气郁热,热迫营阴,加之风性开泄,腠理不固,故汗出。越婢加术汤又可治历风气、下焦脚弱。
【用方思路】
越婢加术汤治皮水,是将发汗与利水结合运用的方药,即发汗佐以利小便。临证若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猪苓等;若里热较重者,加蒲黄、滑石等。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2]
【医案举例】
(1)刘天鉴医案:陈某,女性,16岁,学生。月经来潮时受湿,经后周身浮肿。人民医院门诊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无效,就诊于余。患者头面及四肢肿大如水包,周身皮肤光泽,按之凹陷,询其小便短涩,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质润,一身沉重,精神萎靡,嗜睡,气促,纳差,其脉浮数。“经先断后发肿者为血分”,今察其证无少腹痛,入夜无热及谵语,溲便均不利,是血分无证也。《金匮要略》云: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遂遵其法,投以越婢加术汤。处方:麻黄,石膏,白术,甘草,生姜,大枣。3剂。服完2剂,身微汗,小便略畅;服完3剂, 漐漐汗出,小便通畅,浮肿全消,思食。复诊:脉缓,面苍白,精神略差,处以六君子汤加当归、黄芪,调理脾胃,和其营血,康复如常。[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刘天鉴医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7.] (2)米伯让医案:王某,男,42岁。因全身浮肿20天,于1957年10月12日收住院。入院后检查:血压:160/96mmH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5个,颗粒管型(+),透明管型0~1个;X线检查:心脏向两侧扩大;眼底检查:肾型视网膜炎;腹水征阳性。西医诊断:①急性肾炎;②肾炎性心脏病。请米伯让治疗。症见全身浮肿,以面部为甚,恶风发热,心慌气短,胸闷咳嗽,腹胀恶心,腰痛尿少,舌苔白腻,脉浮滑。诊为水肿并发心悸证。治宜宣肺清热,健脾除湿,消肿利水。方选越婢加术汤。药用:麻黄24g,石膏48g,生姜、白术各17.5g,炙甘草10.5g,大枣5枚。3剂,水煎服。 每日1剂,服药3剂,症状大减,尿量剧增,日排量4500mL,舌淡,苔白腻,脉沉滑。继服原方3剂,体重减少1.5kg,诸症消失,时有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胃,方选六君子汤。每日1剂,连服6剂,血压、尿检一切正常,临床痊愈而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