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志愿(许建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跨越海峡的志愿》是中国当代作家许建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跨越海峡的志愿
在炙热的闽南六月天,我疾步踏上久违的家乡烟楼山。那里,相思树蓊蓊郁郁,正埋头抒写密密麻麻的心事。朵朵小黄花如披上了一层亮眼的黄金甲,挂满树梢,在片片绿意中,一簇簇脱颖而出。
王姐坐在二楼走道笑脸相迎。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端上刚刚泡好的台湾乌龙茶,品一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热气腾腾的茶香飘荡在幽长的楼道里。
虽然移居大陆多年,王姐还是习惯于喝家乡花莲产的乌龙茶。人生就像那杯茶,起初干燥苦涩,沏泡后饱满清香,历变化起伏跌荡,终究归于淡定平和。几口茶下肚,王姐打开话匣子。
退休前,王姐在台湾从事插花工艺生意。机缘巧合,一九九八年,她有幸结识台北延平宫主持、台胞王庆文先生,两个人对民族英雄郑成功忠义爱国精神同样无比景仰,彼此一见如故,从此,王先生带着王姐积极参与台湾延平宫管理事务,参加海峡两岸联谊活动,双方结下深厚师徒情谊。
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王姐一直认为:人生在世,各有天命。
位于祖国大陆郑成功故乡福建南安石井镇的郑成功庙,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廿七日举行兴龙大典,经过六年的建设,二零零四年主殿顺利完工。二零一二年,王先生带领王姐,回到祖国大陆,参加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郑成功“忠孝英烈圣明仁德真君平夷镇海护国天尊”封神大典及文化节活动,王姐第一次踏上久违的大陆,亲密接触英雄故里。
马江沿岸的石井,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站在烟楼山上,可远眺金门岛屿,作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鳌峰山麓拥有“延平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碑林”等人文历史建筑,是缅怀英雄的绝佳场所。王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海边小镇。
从此,跨越海峡的王姐选择居此山间庙堂,天命在身的她开始了一段跨越海峡、默默无闻开展志愿服务的艰辛历程。
岁月在平淡中一点点流逝。依海而居,钟鼓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协助处理庙中事务,打理卫生,接洽往来台胞,王姐的大陆志愿服务生活简单又快乐。
一件突发事件打破了庙里的宁静。原籍湖南的释师父不幸中风,右侧偏瘫,卧床不起,生活起居无人料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王姐义无反顾,主动承担起护理和照料师父起居事宜。
嘘寒问暖,端茶递水,送饭擦澡,处理大小便排泄物,协助肢体锻炼……不管刮风下雨,不论天寒地冻,细心耐心苦心精心,不是亲人盛似亲人,这一晃,就是七个年头近八千个日日夜夜。我笑着问王姐:“你和师父非亲非故,为何要如此悉心照顾?”。
王姐的回答令人感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大陆本就同宗同源,两岸同胞一家亲,试问,如果我不照顾师父,那又有谁能照看他呢?”。
朴实的言语让人肃然起敬!看似平凡的志愿服务,何尝不昭显了无疆的大爱。
言谈中,师父蹒跚走出房间,缓缓踱步端坐椅子上,看得出来,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很不错。在王姐无微不至的照顾护理下,古稀之年的师父,看起来就如刚刚退休年纪的老人一般,颇有些“返老还童”的意味。心中不免对王姐又添了几分敬意。
一饭一汤,王姐熟练地端到师父跟前,老人习惯地用健康的左手一勺一口,津津有味吃起来……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眼里闪着亮光。
“想家吗?”。
“想啊!”,王姐说,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很独立,无须牵挂。以前,王姐可以通过泉州至金门航线,经常往返台湾和祖国大陆,如今新冠疫情突如而来,泉金航线暂时停运,返台探亲成了难题,掐指算下来,她已经整整七年没有回到宝岛了。
“将来怎么办?回台湾吗?”。王姐的目光中闪着坚定。“我会一直待在大陆,一直照顾师父,大陆也是我的祖国,也是我的家”。
我起身望向窗外。高大巍峨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塑像已经落成,他目光如炬又深情款款,透过马江沿岸,远眺着海峡彼岸……
在忠义爱国的郑成功精神感召下,许许多多如王姐一样的宝岛爱心人士,跨越海峡艰难险阻,飘扬过海,扎根祖国大陆,无私付出,志愿服务,奉献爱心。
辞别王姐和师父,那一段跨越海峡的志愿已然铭记于心。[1]
作者简介
许建军,男,籍贯:福建南安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