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路易斯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斯康

图片来源

个人简介

路易斯康(LouisI.Kahn)1901年生于大西洋上的爱沙尼亚岛。1905年随全家迁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1947年个人开业。50年代起,执教于宾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班。1974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

康年轻就读时,深受法国教师库雷特(PaulPhilippeCret)的古典学院派影响。尔后曾崇拜米斯与柯布西埃,也钦佩过莱特,但他更相信自己。康以耶鲁大学美术馆(1951-1953)的设计崭露头角。随着教条的"国际式"功能主义者的垮台,康的才华日益引起重视。以他为精神领袖的"费城学派"甚至可以向历史上的"芝加哥学派"挑战。康被认为是美国自莱特以来最杰出的建筑家之一。

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MedicalResearchLaboratory,1957-61)是费城学派的奠基之作。医学研究中心的任务书,要求建造一所医学科研、实验的综合性建筑物。如果按照"国际式"的一般手法,这样一个设计,往往搞成一个方盒子。而康在研究了任务书里的各部分功能之后,巧妙地把工作室、实验室、动物研究、管理、办公等内容分在四个塔里。这里,康创造性地提出了"主空间"和"辅空间"的概念。

所谓"主空间"指的是周围包括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塔楼,"辅空间"则是中心服务塔楼。两个区域被竖塔明确地分开,通过联接的廊道,辅助部分又可很方便地为工作部分服务。

关于功能分区,建筑史上的例子已是屡见不鲜。早在1800多年前的罗马浴场(ThemeofCaracalla,211-217)即有这个意思。沙利文(LouisH.Sullivan1856-1924)和格罗庇厄斯、莱特等现代派先驱大师,把它又推进了一步。但象康这样明确地提出理论和拿出如此精当的设计,却似乎是创新的。康的分楼分区思想,与米斯将一切内容统统塞在一个简单的大玻璃盒子里的方法恰成对照。

所有塔楼均高八层,但从立面上看,楼梯间与实验室有高低错落。中心塔楼用后张法预应力现浇混凝土,其余全用预制,整体装配。由于场地有限,预制工场在 40英里以外,构件全由卡车运至工地。承重体系为框架,横梁用空腹大梁。由于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科门登特(AugustKomendant)教授和大西洋预制施工公司(AtlanticPrefabricatedCo.)配合默契,实验中心的施工很顺利,结构施工达到每周三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