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踏青(王尚桐)

踏青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踏青》中国当代作家王尚桐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踏青

正是仲春时节,“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清明节到了,春意正浓。

清明在我国农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与端午、中秋、除夕等并列的“八大节气”之一。

清明有诸多习俗,除最主要的上坟扫墓,祭奠逝去的先人外,史料上所记载的有:放风筝、荡秋千、斗鸡、射箭,还有“蹴鞠”,就是现代人喜欢的踢足球。这些旧俗,好像盛行于北方地区,记忆中烟雨江南的清明节是用绿色点染开的。每逢清明节,乡里人采来艾草,绞出绿汁,做出一只只绿油油的青团,做青团,吃青团,吃冷食,吃寒食还有个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逼介子推下山,火烧绵山,火灭了,介子推母子怀抱柳树烧死在绵山上,从树洞中发现一血书,上写道:“洒血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忌烟火,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再登绵山,祭奠介子推,发现老柳死而复活,抽出了嫩绿的新枝,晋文公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昭告天下,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也是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一种仪式。上坟扫墓,青团也成了祭奠先人的供品。

正逢盛世,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明节。2008年起,清明节被列为国家节日,那些一度被遗忘了的习俗,不仅被又重拾回来,而且增加了不少时尚元素,那时,上坟扫墓也与踏青春游更为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春游好时光,水墨江南,绿水青山,一派莺飞草长,万物向荣的景象。绿色的田野上,“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柳下桃溪,乱分春色到人家”,桃红柳绿,早已派送出一张张名片,乘着和煦的春风,盛邀你我一起来踏青。

正是新冠疫情肆虐,踏青春游不必非去远处。对于拎得清的上海人来说,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这在地理和时空上似乎遥远了一些,如果你没有私家车,甚至不必去婺源、天目山、桐庐这些地方,特殊时期,只需到沪郊一带踏青就可以了。新时代沪郊有许多新的林园和绿地,松江辰山植物园就是个值得一去的“植物王国”,而位于长江口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哪里有斑驳的古炮台遗址,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坪,就说那弯弯曲曲长长的岸线,及临近的大片湿地,依旧保持了原生态的旧貌,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在春风中摇曳,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湿地上空飞翔,它们栖息在这块地方,与水天一色湿地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副副灵动的画面。

踏青要三五好友,不要成群结队,扫绿码,做核酸,戴口罩,一样也不能少。在绿野放飞蛰伏的心情,倘若全是文友,则可发一通带着些许迂腐气的雅兴,也可举家出动,扶老携幼,春日暖阳花红草绿尽情享受春风吹绿的美景,孩子们欢快地追逐,老人们笑盈盈地赏花观景,这就更多了春日里一股暖洋洋的兴味。

春日踏青,老人们不必伤感于韶华易逝,也无需为一些避不开的琐事而愁肠百结,年轻人也不必迷茫于未卜前程,面对纷繁芜杂的世象和紧张忙碌的工作,你或许蒙受过一些无端的批评、打击,产生过不少的烦恼、痛苦,还有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惧,那么,就在阳春三月的季节里,走进万物复苏的大自然中,踏青春游,放飞心情。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看看满眼的草木,在经历了风霜雪剑的寒冬后,是怎样唤回又一轮盎然春色的,你心头的愁云即使还未随春风去尽,至少也拂去了无数。

春和景明的三月,去踏青春游,每个人的心头,定然会绽开一片新绿。

[1]

作者简介

王尚桐,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