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踏青(王尚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踏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踏青》中國當代作家王尚桐的散文。

作品欣賞

踏青

正是仲春時節,「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清明節到了,春意正濃。

清明在我國農曆中占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與端午、中秋、除夕等並列的「八大節氣」之一。

清明有諸多習俗,除最主要的上墳掃墓,祭奠逝去的先人外,史料上所記載的有:放風箏、盪鞦韆、鬥雞、射箭,還有「蹴鞠」,就是現代人喜歡的踢足球。這些舊俗,好像盛行於北方地區,記憶中煙雨江南的清明節是用綠色點染開的。每逢清明節,鄉里人采來艾草,絞出綠汁,做出一隻只綠油油的青團,做青團,吃青團,吃冷食,吃寒食還有個故事。春秋時期,晉文公逼介子推下山,火燒綿山,火滅了,介子推母子懷抱柳樹燒死在綿山上,從樹洞中發現一血書,上寫道:「灑血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忌煙火,吃冷食。第二年晉文公率眾再登綿山,祭奠介子推,發現老柳死而復活,抽出了嫩綠的新枝,晉文公賜老柳為清明柳,並昭告天下,把寒食節的第二天定為清明節,也是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一種儀式。上墳掃墓,青團也成了祭奠先人的供品。

正逢盛世,人們越來越重視清明節。2008年起,清明節被列為國家節日,那些一度被遺忘了的習俗,不僅被又重拾回來,而且增加了不少時尚元素,那時,上墳掃墓也與踏青春遊更為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陽春三月,正是踏青春遊好時光,水墨江南,綠水青山,一派鶯飛草長,萬物向榮的景象。綠色的田野上,「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柳下桃溪,亂分春色到人家」,桃紅柳綠,早已派送出一張張名片,乘着和煦的春風,盛邀你我一起來踏青。

正是新冠疫情肆虐,踏青春遊不必非去遠處。對於拎得清的上海人來說,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這在地理和時空上似乎遙遠了一些,如果你沒有私家車,甚至不必去婺源、天目山、桐廬這些地方,特殊時期,只需到滬郊一帶踏青就可以了。新時代滬郊有許多新的林園和綠地,松江辰山植物園就是個值得一去的「植物王國」,而位於長江口的吳淞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也是個不錯的地方。哪裡有斑駁的古炮台遺址,大面積的森林和草坪,就說那彎彎曲曲長長的岸線,及臨近的大片濕地,依舊保持了原生態的舊貌,各種各樣的水生植物,在春風中搖曳,成千上萬的水鳥在濕地上空飛翔,它們棲息在這塊地方,與水天一色濕地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副副靈動的畫面。

踏青要三五好友,不要成群結隊,掃綠碼,做核酸,戴口罩,一樣也不能少。在綠野放飛蟄伏的心情,倘若全是文友,則可發一通帶着些許迂腐氣的雅興,也可舉家出動,扶老攜幼,春日暖陽花紅草綠盡情享受春風吹綠的美景,孩子們歡快地追逐,老人們笑盈盈地賞花觀景,這就更多了春日裡一股暖洋洋的興味。

春日踏青,老人們不必傷感於韶華易逝,也無需為一些避不開的瑣事而愁腸百結,年輕人也不必迷茫於未卜前程,面對紛繁蕪雜的世象和緊張忙碌的工作,你或許蒙受過一些無端的批評、打擊,產生過不少的煩惱、痛苦,還有疫情帶來的焦慮、恐懼,那麼,就在陽春三月的季節里,走進萬物復甦的大自然中,踏青春遊,放飛心情。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看看滿眼的草木,在經歷了風霜雪劍的寒冬後,是怎樣喚回又一輪盎然春色的,你心頭的愁雲即使還未隨春風去盡,至少也拂去了無數。

春和景明的三月,去踏青春遊,每個人的心頭,定然會綻開一片新綠。

[1]

作者簡介

王尚桐,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