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车头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乡村名称。全国有七处地方叫车头村,分别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车头村、江西省永丰县七都乡车头村、宁都县田头镇万宁市万城镇、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赤星大队车头村、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车头村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车头村。[1]

起源

宋天圣七年(1029),林姓由泰顺泗溪迁于此。因村区河道围绕,形似水车头,故村名车头。卢氏亦迁居此地,后陆续迁出,现留户数甚少。民国时期属平阳县廿二都。1949年后称钱库镇车头村。50年代合作化时,属钱库镇第二高级社。1958年为钱库管理区车头大队。

1961年属钱库人民公社。1984年为钱库镇车头村。1992年,全村382户,1368人。耕地423亩。80年代以来,全村95%的劳力从事工副业生产。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塑料筹码生产专业村。

简介

车头村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3公里。隶属钱库镇。东与钱库东西街相接,南邻三秀桥村,西靠西村,北连金家村。系鳌江之南水乡村落。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内河直达鳌江南30个乡镇;陆上交通,北有龙(港)金(乡)公路直达龙港镇。西有灵(溪)钱(库)公路横穿村南,直达县城。村中水泥路与钱库街巷衔接,是苍南县农村城镇化的村落之一。1985年中共浙江省委授予村党支部先进党支部称号,并被温州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经济发展

车头村,前无滩,后无山,耕地人均三分三。1978年前,全村劳力500多个,仅靠耕耘土地来维持生活。全村80%的劳力不得不设法出外谋生,到福建兑糖。人民公社化时被称之为集体靠政府、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

1978年,为了解决村民的生活和劳力出路问题,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一场如何使车头大队尽快富起来的大讨论。在讨论中,支部发现:办法有,资金少,更难的是由于人们长期受左的思想禁锢,顾虑重重。于是党支部决定:党员干部带头办厂,资金缺少搞集资,集体个人一起上。

并确定党员林仁安当厂长(现任党支部书记),创办塑料制品厂。共产党员林吕庆,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家十二口凑足500元,带头投资。当时,全厂仅安排15个劳力,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年产值达5万多元,职工人均收入为741元。林吕庆全家七口参加塑料筹码生产,1982年,家里纯收入达2万元。当时村党支部书记林国虎,动员他的第三个儿子独立办厂,经营筹码业务。不到一年时间,总产值达万元以上。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带头冲出冒富就是资本主义、暴发户的囚笼,做致富路上的排头兵,动员了全村村民,吸引了大家住致富路上跑。

彭庆余是村中有才能、有技术、懂业务、能办厂的人。村党支部书记林国虎、村长林吕杨动员他从厦口办厂回到本村办厂,让他当上塑料筹码厂的业务员。林清化一鼓作气,操起筹码业,1984年年产值达8000多元,利润3000多元。没有文化的谢昌样也在筹码热浪冲击下走了致富路,1984年全家筹码生产产值达2万多元,利润7000多元。

1984年,村办塑料制品厂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7个车间。全村农、工、副业生产同时得到发展。当年实现产值80万元,比1978年增加16倍。在稳定和完善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村办厂发展到65个小组,参加的农户从1%发展到95%。产品从单纯的饭签生产发展到红皮、商标、印刷(包括彩印)、铝制筹码等。全村95%劳力投入,家家是车间,户户是工厂。产品远销全国各省、市、县及乡村。1992年农工副业总产值达528万元,其中工副业生产值为428万元。上缴税利26万元。人均收入为3023元,在钱库镇名列前茅。[2]

村庄建设

车头村村镇建设实现城镇化,始于1978年以后。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同时,1984年从集体积累中抽出48万元,投入各项建设。其中,3万元用于农业,购买2辆拖拉机、3台柴油机、21台电动机、1部抽水机;19万元用于建造村中水泥路,路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8米,总面积6000平方米;投入3.5万元,在水泥路南端鹊灵河上架起一座钢筋水泥公路大桥,使车头村的货、客运可直接进入灵(溪)钱(库)公路,直达苍南县城;1.1万元用于安装自来水;3万元用作安装变压器及电线杆,户户有电灯;投入6万元,兴建村委会办公楼,内设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青年俱乐部、老人协会办公室等。此外,用于村中零星基本建设近7万元。

1984年以来,全村新建4~5层楼房150间;2~3层楼房160间。穿村而过的水泥路两旁楼房林立,现已成了钱库镇环西路.塑料筹码生产在街道两旁铺开,三家一店,五家一摊,厂、店、摊连成一片,车辆、商客、业务员络绎不绝。人称车头村路平、灯亮、粮足、户富、石板道变大街路。

生活水平

村民生活起了根本变化。敬老院老人闲谈风生;青年人西装革履奔跑业务;女青年着装时髦守护在厂房、摊头、机旁;儿童花枝招展进学堂。各家庭文化生活及用具趋向高档化。据统计,全村有电视机366台,其中彩色电视机274台,洗衣机229台,电冰箱191台,自行车360辆,摩托车13辆,放像机95台,BP机17个,传真机1部,电话机52部。教育事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49年前村民大都目不识丁。1949年后虽经几番扫盲,但对文化的要求终未成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业务员走南闯北,深感文化低下之苦。因此十分致力于兴办教育。1989年,集资5万元办教育。村中还捐助钱库镇第二中学的兴建,划出30亩土地作为校址,1990年钱库镇第二中学教学大楼在村西端拔地而起。现有小学生380人,初中生170人,高中生11人,大学生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

1985年中共浙江省委授予村党支部先进党支部称号,并被温州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86年以来,被中共苍南县委、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评为文明建设先进村、先进党员活动室、先进企业单位、夏粮入库第一名、教育集资先进单位、发展村级企业先进村、工副业生产先进单位、纳税先进单位、财务管理先进单位、联户企业先进单位。

相关视频

我的美丽乡村——麻车头村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