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田頭鎮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轄鎮,位於寧都縣南部,2001年設鎮,轄區面積66.0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4.18萬人(2018年),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9年),境內流行寧都採茶戲鼓子曲妝古史等客家民俗,形成了席草、制種、魚苗、黃雞、果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已成為江西省最大的「草蓆之鄉」、全國水稻雜優制種八大基地鎮之一。2018年,田頭鎮工業企業2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家。[1]

中文名: 田頭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

地理位置: 寧都縣南部

面 積: 66.06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9年)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28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約 4.18 萬(2018年戶籍人口)

車牌代碼: 贛B

歷史沿革

新中國建國前夕,屬雲田鄉。

1950年,屬田頭、南心等鄉。

1958年,屬長勝公社。

1961年,設田頭公社。

1984年6月,改田頭鄉。

2001年10月20日,改田頭鎮。

歷史文化

客家風俗

田頭鎮是有名的客家「戲窩子」「小梨園」,每年正月,寧都採茶戲、鼓子曲、妝古史等能把這個地方鬧騰一個月。農閒季節、紅白喜事,當地老表都要請上鼓子曲師傅來唱「堂會」。寧都作為一個客家的早期搖籃,有着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沉澱。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田頭鎮的村民都要舉行民間「抬故事」鬧元宵活動。「抬古事」已經流行了480多年,因扮裝的內容為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而得名。用木製衙轎式的小轎,只造底座與框架,使用時以彩綢、紙花、金銀首飾裝點得絢麗別致,內坐兒童裝扮成故事人物。「抬古事」隊伍經過的街道、村莊鞭爆響個不停,原滋原味的客家民俗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

族譜文化

1984年,從田頭孫屋村《孫氏族譜》上發現,孫中山祖先唐東平候孫俐,曾遷徒於此,經專家論證認可後,新華社特此播發消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脛而走,轟動海內外。

行政區劃

1997年,田頭鄉轄田頭、渡頭、璜坊、坪上、琵琶、村頭、南必、孫屋底、邊斜、南江背、車頭、白沙、璜山、松山、逕頭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田頭圩。2019年,田頭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田興社區、田頭村、邊斜村、南必村、璜山村、坪上村、渡頭村、璜坊村、江背村、車頭村、白沙村、琵琶村、孫屋村、村頭村、逕頭村、松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田頭鎮位於寧都縣南部,距縣城18千米,面積66.06平方千米。

地形

田頭鎮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勢平坦。

人口

2018年,田頭鎮戶籍人口41843人。

經濟

田頭鎮發展了席草、制種、魚苗、黃雞、果業等五大支柱產業。田頭已成為江西最大的「草蓆之鄉」,全鎮席草種植面積超過10000畝,草蓆加工機械總數達到800餘台,年產草蓆800萬條,總產值5600萬元。建立了5000畝水稻雜優制種專用基地,年產優質稻種300萬斤,實現產值600萬元,成為全國水稻雜優制種八大基地鎮之一。魚苗、黃雞、果業等產業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較大規模。同時加大扶持服務力度,積極培植髮展蘑菇、煙葉、竹涼蓆、勞動密集型加工等新興產業。另外,田頭已形成了草蓆、魚苗、牛肉、糧食、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和羽絨收購等六大專業市場。2017年,田頭鎮既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發展高效種養產業相結合,分別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田頭鎮坪上村、白沙村發展稻田養蝦700畝。還在田頭鎮琵琶村、渡頭村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推動休閒觀光農業相結合。2018年,田頭鎮有工業企業26家,但沒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家。

交通運輸

田頭鎮附近有昌廈一級公路、319國道傍境而過,出鎮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

著名人物

明朝著著名政治家、工部尚書、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贛南歷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董越和弘治大理寺卿董天錫父子,毛主席警衛員、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陳昌奉均系田頭名人。

視頻

寧都縣田頭鎮坪上村發生交通事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