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軟實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軟實力是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基礎設施等硬實力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哈佛大學教授 約瑟夫·奈(Joseph Nye)首創「軟實力」 概念,從此啟動了「軟實力」研究與應用的潮流。

軟實力: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構成的實力就是軟實力。國家軟實力分為:個人軟實力、企業軟實力和地方軟實力!企業軟實力系統可分為:團隊系統、績效系統、執行系統、營銷系統、增長系統、和領袖系統(驅動系統)[1]

詳細介紹

軟實力是一種能力,它能通過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誘達到目的,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中除傳統的、基於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的另一組成部分。這一概念的提出,明確了軟實力的重要價值,將它提高到了與傳統的「硬實力」同等甚至比其更為重要的位置——正如約瑟夫·奈所言,「 硬實力和軟實力 同樣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圍繞「軟實力」的一系列研究, 明示人們以一種新型、全面和平衡的發展路徑 ,在提升各級主體綜合實力問題上啟迪着人們的新思維。

在分析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就將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硬實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實力較易理解,而軟實力就複雜一些。約瑟夫·奈把軟實力概括為導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種同化式的實力--一個國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導向的能力。

「軟實力」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一個國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力等釋放出來的無形影響力。它深刻地影響了人們對國際關係的看法。 「軟實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內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義和正當性。四是處理國家間關係時的親和力。五是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對國際規範、國際標準和國際機制的導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國際輿論對一國國際形象的讚賞和認可程度。

「軟實力」概念一經提出,便在世界範圍內得到積極響應,世界各國紛紛研究並認真謀劃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美國學者克萊因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有名的「國力方程」,把「戰略目標」與「國民意志」作為衡量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戰略目標」還是「國民意志」,都是極其複雜的無形因素,也可稱為軟實力,難以用靜態標準來衡量。另一位美國學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質性、社會綜合程度、政治穩定性、國民士氣都視為軟力量。英國著名學者羅伯特·庫伯則認為,合法性是軟實力的核心要素。

綜上所述,硬實力是指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力量;軟實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軟要素。兩者既緊密聯繫,又互相區別。它們不是簡單的加減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和協調。硬實力是軟實力的有形載體、物化,而軟實力是硬實力的無形延伸。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網絡時代的大潮下,硬實力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軟實力則具有超強的擴張性和傳導性,超越時空,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當前的國際關係中,綜合國力的競爭和博弈將決定一個國家在未來世界秩序中的排序。由於軟實力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日增,世界主要大國在注重硬件的建設之時,也十分重視增強自身的軟實力。各種軟實力間既相互競爭較量,又相互誘導吸引、融合。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藉其強勢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大力推行其民主、人權等價值觀,這就是以硬實力為依託擴張軟實力的例子。早在170年前,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一書中就指出,昔日的君主只靠物質力量進行壓制,而今天的民主共和國則靠精神力量進行壓制,連人們的意志它都想征服。2003年是美國硬實力展示最充分的一年。布什政府在新保守派的主導下,企圖依靠超強的硬實力,通過「先發制人」等強力手段,重塑世界秩序,卻使美國的軟實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侵蝕,甚至連美國的傳統盟友都覺得美國「越來越陌生」。這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美國的開國元勛漢密爾頓所說的,美利堅人「占優勢的激情是雄心和私慾」

在國家層面上,約瑟夫·奈的說法——所謂 「軟實力」,就是「一國通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是準確和完備的,它實際上也契合我們 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模式:為謀求影響力而訴諸情(吸引力)與理(說服力),以「合情合理」為處事原則。至於國家軟實力的來源,我們認為 ,一國的文化、國內政治價值觀與作為其貫徹與體現的政策和制度、外交政策、以及國民素質和形象,是軟實力的主要資源基礎。

區域層面

在區域層面上, 軟實力是指一個地區通過直接訴諸心靈的方式,動員和發揮心智 能量的作用來達到區域的社會和經濟目標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要依靠對內激勵民眾的士氣,整合民眾的力量,發揮民眾的聰明才智,對外 吸引人才、資金和技術(包括工業技術和管理、組織技術),以實現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目的的能力。現代經濟學分析證明,這種能力 以區域文 化、人才素質、公共服務和區域形象為基礎。其中的區域文化,既包括具有區域特色的、靜態的文化,也包括區域的文化生產力。需要說明的 是,政治地位——如首都、省會城市等具有政治地位上的優勢——雖然是一種無形而重要的資源,而且也是區域吸引力的來源之一,但是它一 般並非區域本身爭取、建設的結果,而更接近於資源稟賦一類,而資源稟賦主要是作為區域硬實力發揮作用的。

企業層面

而在企業層面上, 軟實力是指企業以直接訴諸心靈的方式,對外占領利益相關方 的心靈,對內依靠運用員工心智能量以達到企業目標的能力。在企業內部, 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組織模式、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其軟實力 資源,而在企業外部,品牌和服務、社會責任和企業知名度三個方面則是其軟實力的資源基礎。

企業軟實力與區域軟實力概念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便是軟實力的 本質——源自心靈,訴諸心靈所產生的影響力。歸根結底,軟實力的核心是人——人的價值觀與聰明才智——和制度(廣義的,包括作為非正 式制度的文化的制度)。

軟實力是一個難以衡量的變量。然而,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可衡量性同樣也一直 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但是數量化的 GDP 已經在國際社會發揮重要作用幾十年。各界人士也確信,軟實力存在高低之分。因此,軟實力同樣 也可以在一定的精確與可靠程度上進行測算。北京大學軟實力課題組以權威的文獻資料為基礎,針對各層次的軟實力分別研製出一套評測體系 ,作為指導各級主體提升自身軟實力的參考與指導。

軟實力根基

即企業把握規律及趨勢的保障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企業軟實力是企業長期積累並在未來能夠繼續發酵的正確能力和習慣,而正確能力和習慣又在於企業能時時處處對趨勢的預見和規律的把握,所以「勢」列為企業軟實力的根基。

市場需求:一是趨勢,企業由現在邁向未來,需一種可以把握的發展方向或變化軌跡; 二是態勢,企業由過去走到現在,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確定性狀態; 三是優勢,企業能夠由過去走到現在,由現在邁向未來,所依靠的是什麼?

企業擁有:一是擇勢,就是企業在把握未來趨勢、過去態勢、現在優勢的前提下,選擇適應形勢的生存方法;二是定勢,就是確定企業未來生存的戰略目標和企業生存境界;三是造勢,着眼於企業未來生存發展,努力培育、塑造堅實的企業文化。

軟實力作用

即企業發展的核心

企業軟實力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其核心部分是如何形成企業特有的資源整合模式,實現良性規模化持續發展的自身獨特企業文化,並被員工所認同,

作用價值

如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報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背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曾將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讀〕報告這一新提法,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已經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着眼點,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為此,就要樹立「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國力」的觀念,把文化產業列入國家戰略,大力推動和扶植文化產業。要詳細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和文化發展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做到「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如何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着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於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着眼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構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實的文化根基。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要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相聯繫,自覺實現民族文化現代化的轉換。要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創新工作,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加快構建文化傳播體系,使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通過各種媒體傳遞到世界各地。

如果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企業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企業文化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作為現代管理理論,當前,已經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企業文化建設更是方興未艾。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應該把握以下三點。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

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統一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靠的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範,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必須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從創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展觀、社會責任感、企業制度等的複合體。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簡言之,即對事物的判斷標準。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標準,所以員工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可貴的,什麼是要拋棄的。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範。在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才能夠更好地統一廣大職工的思想和意志,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進一步調動職工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一切力量,煥發出創新的激情,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夠樹立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新風尚。總之,企業的價值觀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才能達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渙散,企業無法健康發展,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

中國軟實力建設委員會

中國軟實力建設委員會(英文簡稱ccosp,以下簡稱委員會),是在政界、經濟界、學術界的倡議下,在中國決策科學院、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企業戰略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支持下成立的。

委員會緊緊圍繞提升國家軟實力重要戰略課題,以企業和城市為服務主體,開展企業和城市軟實力研究、諮詢、培訓、推廣等工作,加強企業和城市軟實力建設,提升企業和城市軟實力。軟實力是支撐未來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還需要社會各界長期不懈的努力,委員會願與各界人士一起探討研究軟實力戰略課題!提升軟實力,鑄造新三十年新輝煌!

領導成員

主任:管益忻 鄧正紅常務副主任、李季副主任、王汝平副主任、郭金生秘書長。

專家團隊

文宗瑜 財政部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

王慶吉 營銷策劃實戰專家

帥新武 華凱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艾 豐 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

孫曉華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成 波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澄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聲雄 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所長

張國有 北京大學副校長

楊志民北京交通大學企業文化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羅衛國中國亮點(管理)課題組組長

范恆山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

夏 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柴海濤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彭劍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潘承烈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研究會會長

視頻

軟實力 相關視頻

29 《開講啦》夢想造就軟實力(王力宏)
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系列紀錄片《軟實力2》 第2部分共4部分

參考文獻

  1. 軟實力的本質內涵及價值維度 , 求是網,2019年04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