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迅猛鳄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迅猛鳄科
图片来自enacademic

迅猛鳄科Prestosuchidae)是群三叠纪肉食性主龙类。它们是大型、活耀的陆地顶级掠食动物,身长2.5到7公尺。

在那个时代,迅猛鳄科继承引鳄科在大型主龙类的地位。它们与引鳄科的体型相似,在头颅与骨骼上的某些特征也有相似点,迅猛鳄科较先进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直立四肢、类似鳄鱼的足踝,显示更有效率的行走方式。

迅猛鳄科繁盛于中三叠纪,以及晚三叠纪早期,化石已在欧洲印度坦噶尼喀阿根廷巴西等地发现。然而专家们对于这些物种的种系发生学关系,以及哪些属该被列入,迅猛鳄科是否与劳氏鳄科有所区别等议题上仍有歧见。

分类

在1957年,艾伦·查理格(Alan Charig)建立迅猛鳄科,当时包括曼达鳄Mandasuchus)、迅猛鳄椎体龙Spondylosoma[1] 。在1967年,阿尔弗雷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将原属于引鳄科的蜥鳄劳氏鳄,改归类于迅猛鳄科,迅猛鳄科当时也包括迅猛鳄、Procerosuchus、以及查理格发现的曼达鳄。

之后许多科学家将迅猛鳄科归类于劳氏鳄科,或是被归类为伪鳄亚目单系群坚蜥目的姐妹演化支,或者是基础镶嵌踝类主龙与更先进的主龙类(例如坚蜥科、劳氏鳄科)之间的的小演化支。

根据J. Michael Parrish在1993年对于鳄型踝关节类(Crocodylotarsi)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他将迅猛鳄科(包括:迅猛鳄、铁沁鳄、蜥鳄)独立于鳄形超目波波龙科、劳氏鳄科、坚蜥目等演化支之外[2]。在大多数的演化树里,迅猛鳄科被认为比植龙目鸟鳄科更为先进,但较波波龙科与坚蜥目原始。

在2005年,保罗·塞里诺将迅猛鳄科定义为:包含迅猛鳄Prestosuchus),但不包含劳氏鳄Rauisuchus)、坚蜥Aetosaurus)、波波龙Poposaurus)、尼罗鳄在内的最大演化支。

演化史

目前已知最早的迅猛鳄类是安尼西阶坦噶尼喀的曼达鳄。它们已经是大型动物,身长约4.75公尺[3]提蜥龙是另一个相似但较小的物种,生存于中三叠纪(安尼西阶到拉丁阶)的瑞士与北义大利,身长约2.5公尺,但铁沁鳄可能与曼达鳄是同一属。

巨型的撕蛙鳄Batrachotomus),身长约6公尺,发现于三叠纪拉丁阶晚期的德国;而发现于晚三叠纪早期(卡尼阶南美迅猛鳄,可能是撕蛙鳄的近亲。亚拉鳄Yarasuchus)是种发现于中三叠纪印度的小型物种,似乎也属于这一科。蜥鳄是种巨大的肉食性动物,身长约6、7公尺长,化石在晚卡尼阶的阿根廷发现。

参考文献

  1. Charig, A. J. New Triassic archosaurs from Tanganyika, including Mandasuchus and Teleocrate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1957. 
  2. Parrish, J. M. Phylogeny of the Crocodylotarsi, with reference to archosaurian and crurotarsan monophyl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3, 13: 287–308. 
  3. Charig, A. J.; Krebs, B.; Sues, H.-D.; and Westphal, F. Thecodontia. Handbook of Paleoherpetology. Munchen: Verlag Dr. Friedrich Pfeil.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