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魏东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过魏东郊是北宋著名学者石介的作品之一。[1]
诗词原文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武。 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 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 十七著野史,才俊凌迁固。 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 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 述作慕仲淹,文章肩韩愈。 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 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 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 一上中高第,数年编士伍。 五命为御史,连出守方土。 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 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 狱中饥不死,特地生爪距。 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 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 渴忆海为浆。饥思鳌为脯。 两手拿人肝,大床横牛肚。 一饮酒一石,贼来不怕惧。 账下立孙吴,樽前坐伊吕。 笑谈韬钤间,出入经纶务。 匈奴恨未灭,献策言可肤。 幽州恨未复,上书言可取。 好文有太宗。好武有太祖。 先生文武具,命兮竟不遇。 死来三十载,荒草盖坟墓。 四海无英雄,斯文失宗主。 竖子敢颠狂,黠戎敢慢侮。 我思柳先生,涕泪落如雨。 试过魏东郊,寒鸦啼老树。 丈夫肝胆丧,真儒魂魄去。 瓦石固无情,为我亦惨沮。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
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1045年),石介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石介的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2]
生平经历
石介(1005-1045),进士及第,历任郓州、南京推官,嘉州军事判官。因为考虑到父母年迈,归徂徕山下隐居治学,以《易》教授弟子。后入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学者慕名从之者甚众,“太学由此益盛”(《宋史·石介传》)。
石介为人正直,关心时政,指切当时,无所讳忌,终招谤议,被排挤出朝。石介“以先生事(孙)复”,将孙复讲学的“泰山信道堂”易名“泰山”书院作为传播理学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泰山学派,并由此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孙复、石介被推崇为宋明理学的先驱者与奠基者。
石介著作主要有《易解》5卷,《易口义》10卷,《唐鉴》6卷,《政苑》1卷,《徂徕先生文集》20卷,《三朝圣政录》等。其思想以维护王权为要,推崇儒学,树立孔孟之道权威,为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理学先驱。其“道”“气”论、道统说,为宋代巩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理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颇具唯物主义因素。其“明道”“致用”的为文原则,“道统”“文统”一致的观点,为宋明理学家提供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衡量标准,开理学文学批评的先河。 摘自《乐陵春秋》
参考资料
- ↑ 历史故事:“宋初三先生”石介是个怎样的人? 学分网 2018-04-03
- ↑ 宋代文人生活中四件雅事: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趣历史网 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