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錫尼文明
邁錫尼文明(英語: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大多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1]。
目錄
邁錫尼人
自從線性文字B書寫的泥板被翻譯以來,人們認識到從前所說的「邁錫尼人」其實是希臘人。但是沒有邁錫尼文獻提示他們如何稱呼自己的。在《伊利亞特》中,希臘人通常被稱為「亞該亞人」,並且考慮到在青銅時代晚期赫梯文獻中「Ahhiyawa」的稱呼,可以將「亞該亞人」的稱呼聯繫到邁錫尼人。然而,第二個論證遠未被人所承認;並且關於第一個論證應該指出,「亞該亞」這個稱呼在荷馬的詞句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指稱。
語言學的分析將線性文字B的文本所表達的邁錫尼語言關聯到其後的希臘語,特別是愛奧尼亞方言、阿提卡方言或者是伊奧利亞方言,但非古典時期的亞該亞方言。前幾種因此可能為邁錫尼語言的後繼,而後者也許源自一種消失了的與邁錫尼語言有聯繫,但不同於邁錫尼方言的青銅時代希臘語。
不同階段間語言的比較可能無法給出足夠的證據來認定邁錫尼人。此外,並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是由同一個種族或語言群體構成;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他們是一個多民族,比如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等的祖先所形成的集體,而非一個單一的民族。
考古發現
它是在十九世紀末由海因里希·施里曼於發掘邁錫尼(1874年)和梯林斯(1886年)的過程中重現天日的。施里曼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所描寫的世界。在一個邁錫尼的墓穴中,他將所發現的一個金箔面具命名為「阿伽門農面具」。同樣,他將一個在皮洛斯發掘的宮殿命名為「涅斯托耳宮」(神話中皮洛斯王國的國王)。
二十世紀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對克里特島進行了發掘研究,自此邁錫尼世界理清了與先於它的米諾斯文明之間的關係。在對克里特島上的諾索斯進行發掘期間,埃文斯發現了數千塊年代約在前1450年的粘土泥板,由宮殿的一次大火意外地烘烤成型。
在這些泥板上他辨認出了一種未知文字,他認為這種文字比線性文字A更先進,因而命名為線性文字B。此外,在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等邁錫尼宮殿內也發現了寫有這種文字的泥板。1952年,這種文字終於被Michael Ventris和John Chadwick破解,鑑定為古希臘文的一種字體。自此,邁錫尼文明逐漸被人所了解,從而走進了文字歷史,被定位於愛琴文明的青銅時代。
然而,使用線性文字B書寫的泥板只是非常有限的文獻資源,加上在器皿上的鐫刻,總共才有5000篇。而作為對比,同時期的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2]都有數以十萬計的文書。此外,這些泥板文字都相當短,且大部分都出於行政目的,如倉庫清點和會計記錄等為了存檔之作。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這也說明了這個文明視野的客觀性,沒有誇大宣傳的蹤跡。
視頻
邁錫尼文明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邁錫尼文明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有着怎樣的顯著特點,趣歷史,2018-07-03
-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對其他文明的影響及其歷史地位,搜狐,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