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希臘文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希臘文學

古希臘文學是指古代希臘世界的文學。廣義的古希臘文學涵蓋了從氏族制希臘社會到希臘化時代的文學,持續時間近1000年。古希臘文學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也是歐洲文學的第一個高峰

文學概述

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別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思考。古希臘時代顯赫的英雄行為和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都在文學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這些文學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人們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文化基石

氣候

希臘文化比東方文化(中東)出現晚,主要是因為冰河期蔓延,歐洲大陸氣候嚴寒。希臘冬季比較冷,但是畢竟是地中海式氣候,夏天漫長炎熱。 尤其是對於雅典人來說,天熱只需很少的設施就能維持生活,一塊布身上一搭就是衣服,吃得也少,幹活沒勁,家裡沒有冰箱空調也呆不住,出去和人聊天玩,泡泡澡,聽聽歌謠。閒暇、戶外、懶散、熱情,是雅典人的最大特色。

英國學者基托說:「很少有哪個民族這樣酷愛交際。「談話對於希臘人而言像呼吸一樣不可或缺。除了雅典,又有哪個社會產生過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物--他沒有寫下一個字,沒有傳授一套教義,除了一兩次上戰場外,從未離開過一座城市,僅憑在街頭與人談話就改變了人類思想潮流。又有哪個社會,這樣不考慮受教育階層與未受教育階層,有趣味者與粗俗大眾之間的差別。雅典人,以及許多其他地區的希臘人的教育,是在集會場合上獲得的--在市場、柱廊、競技場,在政治集會,在劇場,在荷馬作品的公開朗誦會,在宗教慶典上長時間的演說中。在雅典,所有的事務可以向所有的人敞開,因為它們可以向空氣和陽光敞開。」

特殊的氣候環境促生了希臘民主思想的產生。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嶼、克里特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到後來,隨着領土擴張,也包括北非、西亞、意大利半島南部及西西里島等地中海地區。

希臘半島境內多山,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加上雨量稀少,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只能生產少量的大麥、小麥和豆類,需要輸入穀物,糧食問題是上古希臘的重要社會問題。但山區多大理石和陶土,礦產豐富。山坡丘陵地帶盛產橄欖和葡萄,為建築、冶金、榨油、釀酒等手工業提供了原料。此外,希臘半島三面環海,擁有全世界最曲折蜿蜒的海岸線,多良港,有利於航海業的發展和海外貿易

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與希臘半島東部類似,多港口,為希臘半島上的海外移民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促使多種文化交流,為希臘文化的行程奠定了基礎。

人口

希臘半島的原住民是非希臘語種的人,BC2000年左右,一批操希臘語的人從多瑙河下游逐漸南移,進入希臘各地。他們與原住民混居通婚,形成了希臘人。移民社會,具有開放的胸襟。

天時地利人和,共同哺育了一個蔚藍色的希臘文明。

文化誘因

由於古希臘海灣、海島眾多,航海業發達,因此同其他地區,特別是同埃及和西亞各國有着廣泛的商業、文化聯繫。早在古希臘文明誕生之前,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的峽谷里就連綿不斷的產生了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那裡已經具備了較先進的書寫、冶金、紡織等手工藝術,數學、天文學、建築學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地處北非的埃及,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學藝術方面也出現了古代罕見的奇蹟。這一切都對希臘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希臘人從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以滋潤自己,希臘文學也具有顯著的東方色彩

英雄時代

希臘神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德》和《奧德賽》,赫西奧德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奧維德的《變形記》等經典作品,以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戲劇。神話談到諸神與世界的起源、諸神爭奪最高地位及最後由宙斯勝利的鬪爭、諸神的愛情與爭吵、神的冒險與力量對凡世的影響,包括與暴風或季節等自然現象和崇拜地點與儀式的關係。希臘神話和傳說中最有名的故事有特洛伊戰爭、奧德修斯的遊歷、伊阿宋尋找金羊毛、海格力斯的功績、忒修斯的冒險和俄狄浦斯的悲劇。

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以前。它在希臘原始初民長期口口相傳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在荷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它產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臘半島,東至小亞細亞半島,南到克里特島的廣大愛琴海地區。希臘神話是一個廣闊浩繁的系統,支脈派系龐雜,傳說故事眾多,並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顯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條血緣的紐帶,存在一個基本脈絡,大體可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

希臘神話中的神祇像人一樣,有情慾,有善惡,有計謀,互有血緣關係,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如天父宙斯就經常下界追逐引誘凡間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則如同一個妒忌心極強的女人一樣迫害她的情敵。但神祇和人的區別也很明顯:長生不老,可隨意變形,各具特殊本領和巨大威力,其好惡態度對下界人類的生殺禍福起着決定作用。其中地位最顯赫的神是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個主神。

英雄傳說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後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過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英雄傳說以不同的家族為中心形成許多系統,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傳說,忒修斯的傳說,伊阿宋的傳說等等。

希臘神話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職責以及故事情節都有發展變化。可以說古希臘神話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後世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曾從古老的神話中汲取養分。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關於荷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確有其人都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紀之間。荷馬史詩在西方古典文學史中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古代史詩。《荷馬史詩》不僅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的書面文學作品。史詩包括兩部,分別是《伊利亞特》(一譯《伊利昂紀》)和《奧德賽》(一譯《奧德修紀》),相傳作者是大致生活於公元前10世紀至8世紀之間的盲人詩人荷馬,不過更流行的觀點是《荷馬史詩》是包括荷馬在內的許多人集體創作並反覆修改過的。

《伊利亞特》共24卷,15693行,取材於希臘神話中「不和的金蘋果」的傳說。相傳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婚禮的時候忘記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憤怒的復仇女神在宴席上扔下一個金蘋果,上寫「贈給最美的女子」,引發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和愛神阿芙羅狄忒之間的爭奪,並最終導致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史詩以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統率阿迦門農奪走勇將阿喀琉斯寵愛的女俘,阿喀琉斯因憤怒而不再參戰這一情節為楔子,描寫阿喀琉斯的憤怒以及此後51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奧德賽》的故事發生在緊接着特洛伊戰爭之後的10年中。特洛伊戰爭中為希臘聯軍獻木馬記的奧德修斯因冒犯海神波塞冬而在海上遇難,滯留異鄉,他以無比的英雄氣概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回家和妻兒團聚。

《荷馬史詩》的主題是歌頌希臘民族的光榮史跡,讚美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善良品質,謳歌克服一切困難的樂觀精神,肯定人與生活的價值。但史詩也具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常常是神與神之間鬥爭的縮影。但史詩對戰爭本身很少作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語言上,《荷馬史詩》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修辭技巧相當成熟,敘事結構也非常合理。荷馬善用比喻來描寫人物及刻畫宏闊的社會、歷史場面。儘管其中不乏冗長多餘的華麗辭藻,但這是所有古代文學的特點。

在這一時期的詩人除荷馬外,赫西俄德也非常著名。他大致生活於公元前8世紀末至7世紀初。他的代表作包括教諭詩《工作與時日》和《神譜》。他的創作風格和荷馬非常相似,語言上有模仿《荷馬史詩》的痕跡。

大移民時代

抒情詩

古希臘抒情詩包括多種題材,主要分為雙行體詩、諷刺詩、琴歌和牧歌。其中寫雙行體詩的古希臘詩人眾多,最早的詩人據傳是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的卡利諾斯,但是最擅長寫此詩體的則是西摩尼德斯(前556-前466)。雅典民主制度的創建者梭倫也寫過不少詩歌。然而古希臘抒情詩中,成就最高的卻是琴歌,是一種伴隨着音樂的歌曲類詩體。琴歌可分為兩種,一是獨唱體,一是合唱體。

獨唱體琴歌的代表人物是女詩人薩福(前612-)。她在雅典的民主派和貴族派的政治鬥爭中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在故鄉萊斯博斯島創建音樂學校。她一共創作了9卷詩,但留存下來的只有兩首是完整的,其餘都是一些殘篇。她的語言艷麗無比,情調傷感,感情真摯,題材上多描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如她的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亞》,沉痛哀惋,感人肺腑。據說薩福是個同性戀者。她的許多詩作均於1703年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開焚毀。然而在古代希臘世界,薩福的地位極高,曾被柏拉圖稱為「第十個繆斯」。

除薩福外,阿爾凱奧斯和阿那克里翁也非常擅長寫獨唱體琴歌。阿爾凱奧斯和薩福過從甚密,但聲名略遜於薩福。他的創作大多數是政治和戰爭題材,體現了琴歌中剛猛的一面。後世評論家認為正是他和薩福兩個人使古希臘抒情詩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阿那克里翁則由於投靠王室,充當御用詩人而名聲不佳。他的作品通俗流暢,對16世紀之後的歐洲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至於合唱體琴歌,成就最高的詩人是品達(前518-前442)。他曾受教於雅典的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其詩作的主題多半是歌頌神、歌頌奧林匹克運動的。他一生共創作詩歌17卷,現存4卷完整的競技勝利者頌(共計45首詩)。品達的詩歌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彌爾頓、歌德等都曾有意模仿過他的風格。

寓言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收集成書。也有人認為並無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託其名將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伊索寓言》膾炙人口,對歐洲的寓言文學影響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詩》即以《伊索寓言》為主要素材。相傳伊索是公元前世紀上半葉的一個獲釋的奴隸,聰明絕頂,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寓言故事,但傳世的只有公元前4世紀的一些古代作家整理編纂的120餘則。不過根據考證其中有很多故事可能來源於亞洲或非洲,並非伊索所作。

伊索寓言主要是通過一些動物的言行來寄寓道德教諭,著名的故事包括「獅子和老鼠」、「狐狸和仙鶴」、「披着羊皮的狼」和「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通常短小精悍,思想性頗強,體現了古代希臘人的智慧,對後世全世界的文學都產生了影響。

民主時代

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慶典活動。在古希臘世界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這種原始的祭祀活動逐漸發展成一種有合唱歌隊伴奏,有演員表演並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環境的藝術樣式,這就是西方戲劇的雛形。古希臘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所以題材通常都很嚴肅。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最早的悲劇作家包括「戲劇之父」忒斯庇斯、最先在戲劇中引入面具的科里洛斯等。但這一時期成就最高的悲劇作家則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三人。

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他對古希臘悲劇最大的貢獻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個演員,改變了過去古希臘戲劇中只有一個演員和歌隊共同演出的傳統模式,為戲劇情節的發展和戲劇道白的豐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條件。埃斯庫羅斯已知劇名的作品共80部,其中只有7部傳世,包括《俄瑞斯忒亞》三聯劇(《阿迦門農》、《奠酒人》和《復仇女神》)、《乞援人》 、《波斯人》、《七將攻忒拜》和《普羅米修斯》。埃斯庫羅斯是整個古希臘戲劇的第一位大師,對整個西方戲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是雅典民主全盛時期的悲劇作家。他在27歲首次參加悲劇競賽,即戰勝了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稱讚他「生前完滿,身後無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寫過100餘部戲劇,卻只有7部傳世,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王》 。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往往被稱為「命運悲劇」,即通常表現個人意志行為與命運之間的衝突。

歐里庇得斯(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隸制民主國家危機時代的悲劇作家。他一生從未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而是醉心於哲學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許多問題,包括神性與人性、戰爭與和平、民主、婦女問題等等。他一生共創作了80餘部悲劇,有18部傳世。其中最優秀的包括《美狄亞》、《特洛伊婦女》等。歐里庇德斯所處的時代是雅典由表面繁榮逐漸走向動盪的時代。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信仰危機和道德淪喪現象出現。在歐里庇德斯的戲劇中,可以清晰的感到劇作家對希臘政治現實的懷疑態度。《美狄亞》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動人的悲劇之一,也是西方文學中第一次把婦女作為主要角色來塑造。由於歐里庇得斯的戲劇風格和傳統的悲劇風格不同,因此他生前並不出名,死後名聲卻很大,他的戲劇對希臘化時期的新戲劇、羅馬文學和後世歐洲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在祭祀中,合唱隊會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這種歌舞被稱為「酒神頌」。「酒神頌」發展到後來,逐漸擴大到神話和英雄傳說的範圍——悲劇的形式逐步發展和完善,成為一種固定的敘事體。古希臘喜劇大半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生於言論比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的喜劇具有較強的批判性,尤其擅長諷刺當權人物。這時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產生過三大喜劇詩人,分別是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有作品傳世。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58)生活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現象,這些都稱為劇作家創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雲》、《鳥》、《騎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鳥》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臘現存的結構最完整的寓言喜劇,是烏托邦喜劇的濫觴。阿里斯托芬是整個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

文化特點

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極其重要地位。愛琴海文明雖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遲,但其影響卻更為巨大。換言之,上述文明已淘汰於歷史長河之中,而古希臘文化精神卻未被湮沒。其燦爛程度影響力,長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華文明方可比擬。 一:理想主義。古希臘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觀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數」的關係和原則構成的,因此是最和諧的`最具有數的規律性。文學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發達的肌肉。女性則有驚世的容貌,誘人的胴體。神其實與人一樣擁有情感`缺點,只是他們擁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換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二: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決不偶然。古希臘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

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舉例。神同人一樣,追求女色,爭強好勝。三:理性主義。希臘人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還是比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陽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臘人對神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追求嚮往。人甚至敢開神的玩笑。這種理性主義使得蘇格拉底可以為真理喝下毒酒。希臘人將這運用到哲學,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討悖論的邏輯;運用到科學,研究槓桿`滑輪`浮力,發現數的奧秘 。

代表人物

1)赫西奧德

公元前八世紀末期到公元前七世紀初期,比奧西亞的一個自耕農。

教誨詩《工作與時日》。

敘事長詩《神譜》。

2)阿那克里翁

奴隸制-私有制,個人意識代替集體思想,抒發個人感情的抒情詩歌代替史詩開始繁榮。

抒情詩歌起源於民間歌謠,根據伴奏不同,有琴歌、笛歌等。

如:阿那克里翁。

3)伊索

相傳伊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曾是薩摩斯島的雅德蒙的家奴,由於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賞識而獲得自由。後來作為呂狄亞國王克洛索斯的特使被派往德爾斐,因得罪權貴和當地居民,被控告「褻瀆神明」,投崖處死。

流傳的《伊索寓言》,約有四百篇,雖然都冠以伊索的名字,但其實是後人根據大量的希臘寓言和其他地區的寓言匯編而成。

來自社會下層的創作,主要反映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思想和感情,是古代人民鬥爭經驗和生活教訓的總結,也含有許多消極的東西。

影響極大,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影響。

主要故事:《農夫與蛇》、《龜兔賽跑》、《狐狸與葡萄》。

4)蘇格拉底

哲學對話的形式,神創造自然界。對哲學作「心靈的轉向」,研究自我,「認識你自己」。「辯證法」。--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的唯心主義哲學家。

5)柏拉圖

出身於雅典的名門貴族,二十歲時師從蘇格拉底並成為蘇格拉底的忠實信徒。蘇格拉底的行為和學說主要就是通過柏拉圖的著作紀錄流傳下來的。蘇格拉底死後,柏拉圖曾流亡國外,公元前385年左右,柏拉圖在雅典城外的阿加德米創辦學園,在學園中免費收徒,通過數字、天文、音樂、哲學的訓練,為當時的希臘城邦培養治國人才。其弟子們形成學園派。

政治上:反對民主制,提倡貴族政治(精英),提出烏托邦。主要體現在《理想國》中,展現了他理想的政治制度,這是西方最為廣泛閱讀的一部哲學著作。極其豐富、極其複雜。獨裁和天真的混合物。優生學、公社化農業,為了完美的烏托邦,不惜消滅一個階級,公有制度和法西斯觀念,迷人也傷人。忽略了人的劣根性:占有欲、嫉妒心、不安分等。

法律上:比較切實,法律高於統治者的思想。影響極大。《法律篇》。

哲學上:創立理念論,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只有狗的概念才是真實的,不管是呆在窩裡的還是在前院的狗都不過是表面上的狗,也就是說,它們是那永恆不變的完美原型的複製品。如此說來,一幅畫中的狗就是複製品的複製品。理性主義。對絕對進步的堅持和對建立普遍原則的堅持。

文藝學上:《文藝對話集》,美是理念。

6)亞里士多德[1]

誕生於希臘北部的馬斯多尼亞,所以並非真正的希臘人,而是「外來人」。18歲入柏拉圖的阿加德米學園,後來當學園教師,頗有自己的反叛思想,對導師柏拉圖的理想主義進行了非難。公元前342年,應馬其頓王菲力浦二世邀請,任王子亞歷山大的教師。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城外的呂克昂建立自己的學園。呂克昂學園注重實際並大膽嘗試和探索,在哲學和許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由於亞里士多德的教學活動多在散步時進行,故被稱為「逍遙學派」。亞里士多德是個擅長分類的天才,首次將哲學和其他學科區別開來,並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生物學等學科,此外還涉獵邏輯學、心理學、物理學、歷史學、美學、植物學、醫學、氣象學、數學。他不只是個教授,他本人就是西方的大學。著作有《工具篇》、《邏輯學》、《物理學》、《形而上學》、《政治學》、《倫理學》、《詩學》、《修辭學》等。恩格斯稱他為「最博學的人」。

文化影響

古希臘文學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宇宙、自然與人生的理解與思考,其中蘊涵着他們較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內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測,大自然不可駕馭,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們形成了帶有宗教宿命論色彩的「命運觀」。體現在文學中,命運對人具有絕對的控制性和不可改變性,人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範圍內發揮最大的才幹與潛能,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獨立不羈、狂歡取樂、享受人生的個體本位意識,而在困難面前又表現出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精神。威力無窮的命運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困惑與恐懼,也培養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個體精神。此外,他們在與命運抗爭中激發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臘文學正是在描寫人對現世價值的追尋、人與命運的矛盾和抗爭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潑與美麗,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自由、樂觀與浪漫。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以後也成了西方文學與文化的基本內核。

參考資料

  1. 古希臘文學,騰訊,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