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田福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进补》是中国当代作家田福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进补
人至四十方能谈养生,太早,说明你身体先天有疾。我二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正有意愿谈情说爱。可能是我一时嘴漏,我说我要去医院看看。旁边的一位大姐友善地提醒我,小伙子,不要这样说哟,你年纪轻轻的有什么病?你这样说了,还有谁给你做媒?
谈到养生,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进补。从前说一个人吃得好,就有人脱口而出,他吃大鱼大肉呢!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现在看起来,大鱼大肉对身体并不好,讲究的人,已经以“大鱼大肉”为禁了。在我模糊的印象里,高级的补品有人参、鹿茸,只是这些宝贝远在东北,眼前顿起群山环绕,冰雪连天。其实,以我窄小的视野,我根本没见过人参和鹿茸是何物。父亲卧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两瓶人参大補酒,酒的包装上印着一个白胡子老汉形象,老汉拄着拐杖,前额外凸,目光如电,颇有仙风道骨神采。酒是父亲的徒弟买来的,父亲是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他为人忠诚,心底善良,于经营终归缺乏手段,一生陷于贫困,于经济不是洒脱。徒弟买来的酒,父亲舍不得吃,酒的包装盒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
补的意识,在百姓的居家生活里,还是有很强烈的意识的。它似乎寄寓着岁月的递进与青春的念想。我们老店隔壁的一个店铺,他家是开秤店的,祖传手艺,爷爷会做木杆秤,那种用准星和秤砣的秤;到了父亲手里,尝试卖磅秤,孙子则经营电子秤。孙子年轻,有知识,上过大学,头脑活络,生意做得更广更大。从基因上讲,爷爷和父亲都是中等身材,但他们有一个很先进的理念,要把孙子培养好。他们得来一个经验,孙子在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小雄鸡,催发身体的生长。孙子后来长得高大威武,相貌堂堂,完全超脱了爷爷和父亲一辈的体貌。有人前来取经。父母透露秘密说,我们不知让他吃掉多少小雄鸡呢!
进补历来为人重视,民谚里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大概冬季属于一年之中休养生息的季节,把身体养好了,以便于来年的辛苦劳作。蛇在冬天休眠,也是这个原理。医学上对进补开出了一长串的清单,诸如生姜、大蒜、葱、红糖、羊肉、枸杞,从滋阴养肾的角度着手,切中男人劳碌多思的要害。其实,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离不开补字。且不仅肾要补,肝、胃都需要补。补也有层级,物质层面的补,只是浅层次的补,更高层次的补,是精神意义上的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有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天的某个下雪天,诗人架起了小火炉,酿制了新醅酒。他向朋友发出了邀约,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我的设想诗人的朋友就坐在他的对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人是懂得养生,懂得如何进补的。在诗人看来,如何摆脱生活的困境,如何开阔自己的心境,胜过吃任何补品。很多人不是亏在身体上,而是垮在精神上。“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用一句粗俗的话来翻译就是,管他娘的,喝酒喝酒!
想想不就是吗?你整天束缚于现状,愁眉苦脸,就很难有一个突破,好像寸步难行,千难万难。不如索性放开手脚,大刀阔斧,不计后果,兴许会被你开辟出一条路来。你没有爱情,那就释放你的魅力,展露你的优势,引来姑娘的垂青;你没有事业,那就确定你的目标,发挥你的潜能,整合你的资源,自然就会建立你的地盘,进入你的王国。如若不是,没有爱情,肾再强又有什么用?没有事业,胃再好又有什么用?凡伟人,皆是精神上的超级偶像,而不是狂吃高级补品。
人之所以为人,即要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对待生命的态度,通俗而言,要树立面对自身的生死观。是人,都要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脱这一真正的公正的自然规律。所谓的进补,只是一个暂时的安慰。有皇帝的年代,九五之尊的皇帝最想长生不老,但都不能如愿。秦始皇就动了这个念头,练仙丹,求仙药,后世效仿者众,折腾了一番,有的中了毒,有的发了疯,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长生不老,好像是毒瘾,蛊惑着人前赴后继,一条路走到了黑。咱普通老百姓也陷入了这个漩涡,似乎出现了幻觉。近年来,大街小巷的保健品热潮,许多中老年人花了钱,上了当,却乐此不疲,很有戏剧性。去年在中医院,同病房的一个老年病友偷偷告诉我,他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大堆保健品,他儿子媳妇都不知道。我说保健品都是假的,不要信。他似有悔悟,我再也不买了。我心里暗想,如果保健品有用,你还来医院干嘛?
我倒建议人人都要服用一种补品,吃上一颗定心丸,就是该老的时候就老去,该死的时候就死去,不多想,不违抗,其实,老了、死去也是一种幸福;假如不老、不死,发生了时空错乱,与儿孙辈占用同一空间,享用同一时段,那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不幸。所有的与自然规律相抗衡的作为,都是乱作为,瞎忙乎,到头来,把自己弄得人不人,妖不妖的,被人当作笑柄。
进补不是不可以,如果真要进补,我以为还是从无形之处着手。无形的补品,即是补历史之缺,补现实之损,补未来之预。这些都可以从书中吸取养料。古今中外,书之浩瀚,书之丰富,书之繁复,非用沉静之功,非尽千年之志,不可得。这种补,我称之为书补。书补是很能考验一个人眼光的,短视的人,是不屑于书补的,“看书?看书有啥用?书呆子一个!”而历代名人大家,暂且不论。环顾四周,居于社会中层或上层的,都是书读得好的人。即便找朋友谈对象,也要把书读到什么程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古人总结一个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立功、立德、立言,能做到其一,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所谓补,因有不足。人有不足,物亦有不足,大概不足是常态。《列子·汤问》写道:“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也有类似的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补而全,然全不是完美,只是对完美无限的抵达。 [1]
作者简介
田福民,自2000年始业余写作,以散文为主,迄今为止,累计文字量2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