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進補(​田福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進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進補》中國當代作家田福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進補

人至四十方能談養生,太早,說明你身體先天有疾。我二十一二歲的時候,那時正有意願談情說愛。可能是我一時嘴漏,我說我要去醫院看看。旁邊的一位大姐友善地提醒我,小伙子,不要這樣說喲,你年紀輕輕的有什麼病?你這樣說了,還有誰給你做媒?

談到養生,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話題:進補。從前說一個人吃得好,就有人脫口而出,他吃大魚大肉呢!這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現在看起來,大魚大肉對身體並不好,講究的人,已經以「大魚大肉」為禁了。在我模糊的印象里,高級的補品有人參、鹿茸,只是這些寶貝遠在東北,眼前頓起群山環繞,冰雪連天。其實,以我窄小的視野,我根本沒見過人參和鹿茸是何物。父親臥室的桌子上,擺放着兩瓶人參大補酒,酒的包裝上印着一個白鬍子老漢形象,老漢拄着拐杖,前額外凸,目光如電,頗有仙風道骨神采。酒是父親的徒弟買來的,父親是一個手藝精湛的木匠,他為人忠誠,心底善良,於經營終歸缺乏手段,一生陷於貧困,於經濟不是灑脫。徒弟買來的酒,父親捨不得吃,酒的包裝盒上積了一層厚厚的灰。

補的意識,在百姓的居家生活里,還是有很強烈的意識的。它似乎寄寓着歲月的遞進與青春的念想。我們老店隔壁的一個店鋪,他家是開秤店的,祖傳手藝,爺爺會做木桿秤,那種用準星和秤砣的秤;到了父親手裡,嘗試賣磅秤,孫子則經營電子秤。孫子年輕,有知識,上過大學,頭腦活絡,生意做得更廣更大。從基因上講,爺爺和父親都是中等身材,但他們有一個很先進的理念,要把孫子培養好。他們得來一個經驗,孫子在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小雄雞,催發身體的生長。孫子後來長得高大威武,相貌堂堂,完全超脫了爺爺和父親一輩的體貌。有人前來取經。父母透露秘密說,我們不知讓他吃掉多少小雄雞呢!

進補歷來為人重視,民諺里說:「冬季進補,上山打。」大概冬季屬於一年之中休養生息的季節,把身體養好了,以便於來年的辛苦勞作。蛇在冬天休眠,也是這個原理。醫學上對進補開出了一長串的清單,諸如生薑、大蒜、蔥、紅糖、羊肉、枸杞,從滋陰養腎的角度着手,切中男人勞碌多思的要害。其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離不開補字。且不僅腎要補,肝、胃都需要補。補也有層級,物質層面的補,只是淺層次的補,更高層次的補,是精神意義上的補。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有一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冬天的某個下雪天,詩人架起了小火爐,釀製了新醅酒。他向朋友發出了邀約,那個時候,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我的設想詩人的朋友就坐在他的對面,「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人是懂得養生,懂得如何進補的。在詩人看來,如何擺脫生活的困境,如何開闊自己的心境,勝過吃任何補品。很多人不是虧在身體上,而是垮在精神上。「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用一句粗俗的話來翻譯就是,管他娘的,喝酒喝酒!

想想不就是嗎?你整天束縛於現狀,愁眉苦臉,就很難有一個突破,好像寸步難行,千難萬難。不如索性放開手腳,大刀闊斧,不計後果,興許會被你開闢出一條路來。你沒有愛情,那就釋放你的魅力,展露你的優勢,引來姑娘的垂青;你沒有事業,那就確定你的目標,發揮你的潛能,整合你的資源,自然就會建立你的地盤,進入你的王國。如若不是,沒有愛情,腎再強又有什麼用?沒有事業,胃再好又有什麼用?凡偉人,皆是精神上的超級偶像,而不是狂吃高級補品。

人之所以為人,即要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對待生命的態度,通俗而言,要樹立面對自身的生死觀。是人,都要生老病死,誰也逃不脫這一真正的公正的自然規律。所謂的進補,只是一個暫時的安慰。有皇帝的年代,九五之尊的皇帝最想長生不老,但都不能如願。秦始皇就動了這個念頭,練仙丹,求仙藥,後世效仿者眾,折騰了一番,有的中了毒,有的發了瘋,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長生不老,好像是毒癮,蠱惑着人前赴後繼,一條路走到了黑。咱普通老百姓也陷入了這個漩渦,似乎出現了幻覺。近年來,大街小巷的保健品熱潮,許多中老年人花了錢,上了當,卻樂此不疲,很有戲劇性。去年在中醫院,同病房的一個老年病友偷偷告訴我,他花了十幾萬買了一大堆保健品,他兒子媳婦都不知道。我說保健品都是假的,不要信。他似有悔悟,我再也不買了。我心裡暗想,如果保健品有用,你還來醫院幹嘛?


我倒建議人人都要服用一種補品,吃上一顆定心丸,就是該老的時候就老去,該死的時候就死去,不多想,不違抗,其實,老了、死去也是一種幸福;假如不老、不死,發生了時空錯亂,與兒孫輩占用同一空間,享用同一時段,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不幸。所有的與自然規律相抗衡的作為,都是亂作為,瞎忙乎,到頭來,把自己弄得人不人,妖不妖的,被人當作笑柄。

進補不是不可以,如果真要進補,我以為還是從無形之處着手。無形的補品,即是補歷史之缺,補現實之損,補未來之預。這些都可以從書中吸取養料。古今中外,書之浩瀚,書之豐富,書之繁複,非用沉靜之功,非盡千年之志,不可得。這種補,我稱之為書補。書補是很能考驗一個人眼光的,短視的人,是不屑於書補的,「看書?看書有啥用?書呆子一個!」而歷代名人大家,暫且不論。環顧四周,居於社會中層或上層的,都是書讀得好的人。即便找朋友談對象,也要把書讀到什麼程度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指標。古人總結一個讀書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立功、立德、立言,能做到其一,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所謂補,因有不足。人有不足,物亦有不足,大概不足是常態。《列子·湯問》寫道:「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淮南子·覽冥訓》也有類似的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補而全,然全不是完美,只是對完美無限的抵達。 [1]

作者簡介

田福民,自2000年始業餘寫作,以散文為主,迄今為止,累計文字量200餘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