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迟桂花

 

 

 

迟桂花》是郁达夫193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目录

故事内容

该书讲述了出身书香门第的翁则生曾留学日本,踌躇满志。后家道中落,自己又患病辍学、婚姻受挫,从此在老家静心养病。

恢复健康后,他当了小学教师,后又为使其母亲安心便答应娶媳妇。由于娶亲的缘故,使他想起了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郁并邀其来参加他的婚礼。老郁受邀前来,对翁家山的美景所吸引,并深深的感触翁则生妹妹翁莲那纯洁、可爱、善良得宛如山中的迟桂花一般美丽的天性。

人物介绍

翁莲

翁莲是一个懂事、愿意牺牲自己的女子。父亲死得早,哥哥到日本留学,家里就剩下母亲和她,亲族因为其家到中落。小小一个女孩支撑着这么一个家庭,可见翁莲很早就应该懂事,并且也很能干。

当翁则生因病回国,面对体弱多病的哥哥,作为妹妹的翁莲更是操持肯干,煮药缝衣、采茶栽菜,操持家务,直到哥哥的病有所好转,“才时时展开了她的愁眉,露出了她那副特有的真真是讨人喜欢的笑容。”等到哥哥的病痊愈了,这才把已经拖延的婚期定下来,放心的出嫁。

她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人。翁莲嫁给了乡下一个富家,但却没给她带来幸福。而是要面对婆婆的繁言吝啬,小姑的刻薄尖酸和男人的放荡凶暴。直至丈夫因染急病死掉,于是年纪轻轻就背着克夫的罪名守寡。这些并没有把翁莲打倒,她搬回娘家,也给家人重新带来了许多变化与希望:多年不做的焙茶事业,也竟出产了一二百斤;则生可以到一个训蒙小学当教师;居然又有人来向翁家议婚,使则生中年重缔婚约。

翁莲是个心灵纯洁、仁慈宽厚的女子。与哥哥的同学共游五云山,在旅途中曾发生一些微妙的事情,翁莲并没有苛责郁兄,更没有鄙弃。而是宽容与理解,并大方地叫郁兄“大哥”。在对待哥哥的婚礼及对将来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曾有的顾虑,经过郁兄的劝慰和自己的心理思考,她乐观面对,高高兴兴的为自己的亲哥哥操办婚礼。

作品赏析

艺术特点

莲是作品最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农村青年妇女,美丽善良,性格率真,尽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却依然保持着天真活泼的性格。正是她的美丽、沉静和乐观,给予了叙述者“郁先生”强烈的精神愉悦,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净化,心灵也融化为澄静大自然中一部分。作品将莲的形象和迟桂花时时相映衬,又把她的性格气质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大自然美和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迟桂花”。

作品取名《迟桂花》。迟桂花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篇,给灵秀的翁家山抹上一层独特的风韵。作者几次写到迟桂花,第一次,老郁伫立在半山亭中,微风中竟含满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借以桂花著名的满觉陇和偏僻的翁家山相比,突出后者的花香沁脾,喜爱之意显而易见;第二次,喝桂花茶的时,以翁则生之口,盛赞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第三次,在祝婚词上,老郁将迟桂花与翁则生迟来的婚姻并论;最后,与翁家兄妹分别的时刻,“我”发自内心地喊出“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是和谐与清新的音符,是青春与幸福的代言词,是天真自然的莲妹的化身,在作家的笔下,迟桂花,每一点,每一瓣,都在言美。

这一切,使《迟桂花》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喜爱,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高度评价,它被誉为是郁达夫在艺术上最精致成熟的小说,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浓郁抒情味的小说之一。 [

创作背景

《迟桂花》写于1932年10月10到20日,当时中国人民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蒋介石集团变本加厉地镇压人民革命斗争、民族工业破产、农村凋敝、在国民党反动派空前的“文化围剿”下,革命作家处境十分险恶。

这是他创作风格的一个转折点。那是在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的时候,郁达夫避居于杭州,在这篇小说中,郁达夫没有注重对性的描写,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纯朴自然,有着儿童般的活泼天真,极具原始美的女性形象,近似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从作品表面来看,这种近似佛教般的清静很是令人神往,但其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归途,其最终生存的走向却不免让人产生一丝悲哀。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年),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与郭沫若等刨立创造社,是左联成立时列为发起人之一。1933年移居杭州,写了大量山水游记;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创作受歌德、图格涅夫、卢梭的影响。1 921年10月他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第一部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代表作《沉沦》。1938年他到新加坡,主编《星周日报》;1945年,曰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