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遲桂花

 

 

 

遲桂花》是郁達夫193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

目錄

故事內容

該書講述了出身書香門第的翁則生曾留學日本,躊躇滿志。後家道中落,自己又患病輟學、婚姻受挫,從此在老家靜心養病。

恢復健康後,他當了小學教師,後又為使其母親安心便答應娶媳婦。由於娶親的緣故,使他想起了十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郁並邀其來參加他的婚禮。老郁受邀前來,對翁家山的美景所吸引,並深深的感觸翁則生妹妹翁蓮那純潔、可愛、善良得宛如山中的遲桂花一般美麗的天性。

人物介紹

翁蓮

翁蓮是一個懂事、願意犧牲自己的女子。父親死得早,哥哥到日本留學,家裡就剩下母親和她,親族因為其家到中落。小小一個女孩支撐着這麼一個家庭,可見翁蓮很早就應該懂事,並且也很能幹。

當翁則生因病回國,面對體弱多病的哥哥,作為妹妹的翁蓮更是操持肯干,煮藥縫衣、採茶栽菜,操持家務,直到哥哥的病有所好轉,「才時時展開了她的愁眉,露出了她那副特有的真真是討人喜歡的笑容。」等到哥哥的病痊癒了,這才把已經拖延的婚期定下來,放心的出嫁。

她是一個樂觀、堅強的女人。翁蓮嫁給了鄉下一個富家,但卻沒給她帶來幸福。而是要面對婆婆的繁言吝嗇,小姑的刻薄尖酸和男人的放蕩凶暴。直至丈夫因染急病死掉,於是年紀輕輕就背着克夫的罪名守寡。這些並沒有把翁蓮打倒,她搬回娘家,也給家人重新帶來了許多變化與希望:多年不做的焙茶事業,也竟出產了一二百斤;則生可以到一個訓蒙小學當教師;居然又有人來向翁家議婚,使則生中年重締婚約。

翁蓮是個心靈純潔、仁慈寬厚的女子。與哥哥的同學共游五雲山,在旅途中曾發生一些微妙的事情,翁蓮並沒有苛責郁兄,更沒有鄙棄。而是寬容與理解,並大方地叫郁兄「大哥」。在對待哥哥的婚禮及對將來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曾有的顧慮,經過郁兄的勸慰和自己的心理思考,她樂觀面對,高高興興的為自己的親哥哥操辦婚禮。

作品賞析

藝術特點

蓮是作品最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農村青年婦女,美麗善良,性格率真,儘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卻依然保持着天真活潑的性格。正是她的美麗、沉靜和樂觀,給予了敘述者「郁先生」強烈的精神愉悅,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淨化,心靈也融化為澄靜大自然中一部分。作品將蓮的形象和遲桂花時時相映襯,又把她的性格氣質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個具體的人,同時也成為了大自然美和寧靜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遲桂花」。

作品取名《遲桂花》。遲桂花作為行文的線索貫穿全篇,給靈秀的翁家山抹上一層獨特的風韻。作者幾次寫到遲桂花,第一次,老郁佇立在半山亭中,微風中竟含滿一種說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氣,藉以桂花著名的滿覺隴和偏僻的翁家山相比,突出後者的花香沁脾,喜愛之意顯而易見;第二次,喝桂花茶的時,以翁則生之口,盛讚遲桂花,「因為開得遲,所以日子也經得久」;第三次,在祝婚詞上,老郁將遲桂花與翁則生遲來的婚姻並論;最後,與翁家兄妹分別的時刻,「我」發自內心地喊出「但願我們都是遲桂花」。遲桂花是和諧與清新的音符,是青春與幸福的代言詞,是天真自然的蓮妹的化身,在作家的筆下,遲桂花,每一點,每一瓣,都在言美。

這一切,使《遲桂花》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普遍喜愛,也得到了研究者們的高度評價,它被譽為是郁達夫在藝術上最精緻成熟的小說,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濃郁抒情味的小說之一。 [

創作背景

《遲桂花》寫於1932年10月10到20日,當時中國人民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水深火熱之中,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蔣介石集團變本加厲地鎮壓人民革命鬥爭、民族工業破產、農村凋敝、在國民黨反動派空前的「文化圍剿」下,革命作家處境十分險惡。

這是他創作風格的一個轉折點。那是在白色恐怖日趨嚴重的時候,郁達夫避居於杭州,在這篇小說中,郁達夫沒有注重對性的描寫,而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純樸自然,有着兒童般的活潑天真,極具原始美的女性形象,近似一種超凡脫俗的美。從作品表面來看,這種近似佛教般的清靜很是令人神往,但其中女主人公的命運歸途,其最終生存的走向卻不免讓人產生一絲悲哀。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年),原名郁文,筆名文、達、旭、春江釣徒、趙廉等,浙江富陽人。1912年開始舊體詩創作,1913年赴日本留學。1911年與郭沫若等刨立創造社,是左聯成立時列為發起人之一。1933年移居杭州,寫了大量山水遊記;抗戰爆發後,赴武漢參加抗日宣傳工作。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主情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創作受歌德、圖格涅夫、盧梭的影響。1 921年10月他出版的小說集《沉淪》,是第一部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小說處女作《銀灰色的死》,代表作《沉淪》。1938年他到新加坡,主編《星周日報》;1945年,曰本投降後,被日本憲兵殺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