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迢遥往事(杨廷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迢遥往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迢遥往事》中国当代作家杨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迢遥往事

窗外落雨。隔着玻璃望去,天空像悬挂着密密麻麻的丝线。

每当听到,静夜小雨轻轻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有一种无法言说温馨的感觉。甚至比舒伯特的小夜曲所带来的美妙音乐还要令我入神,还要着迷。春分时节,田野,形形色色的青蛙和着虫鸣,漫山遍野演奏着世间动人心弦的美妙乐曲。

夜深人静,春雨丝丝,人的情绪,很容易进入到一种梦幻境界。这时候,我喜欢半睡半眠状态中浮想联翩。一些经历,一些美好,一些忧郁,一些细节,在我脑海里逐渐活灵起来。想着想着,就开始写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散文,多般是自己的生活碎片。有一种“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清晰的感觉。平时,静静地坐着,泡一杯茶,点一支烟,想一点心思,写一点文章。于是,思绪带我走进几十年来人生旅途上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的往事之中。

小时候,常听见屋顶瓦片上雨水沙沙声,屋沟流水滴答响。这声音很柔软,仿佛滴在心田,滋润着我干渴的心。那年月,虽然家境贫寒,但我生性好强,不甘落后。读书时,当过组长,学习委员,做过班长,这样的事情,虽然再普通不过,一点也不值得炫耀。然而,就是这种自豪的感觉锻炼了我的生活能力,缓解了贫穷落后的生活所带来的忧虑。读师范时,做过学习委员兼学校教导处的教导助理。把汉字练写得可以墙上贴,把学科成绩考进学校的光荣榜里。虽然好强的性格,得罪过人,受过伤,却没有打算去改变。正是这种不服气,锻炼了我后来不畏艰难困苦的生活态度。自尊心较强,身上不染骄横跋扈之恶习。尊重他人,同时渴望被尊重。书中究竟有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没有深入研究。

然而,离开学校后,没有学校读书时的风光。干起了春耕夏锄秋收冬种的农活。由于身单力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拖一身疲劳,干得一点也不出色。常常令生产队长感到头疼,我是重活不愿做,巧活干不来的那种,日常劳动纪律不好,不太听从安排。因此,每逢队里安排劳力外出,非我莫属。也因为这个原由,我参加过园田化、水库和圩堤建筑。

那年代,农村讲战天斗地;工厂讲大战红五月;所有的工作单位称做战斗岗位。筑一座水库,劳动场地称做战斗在某某工地,轻伤不下火线。那时代的人,战斗意志、团结精神、集体观念很强。墙上 “狠斗私字一闪念" 的大字标语,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人们连私念欲望都不能想的年代,思想净化到那种程度,难以想象。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首先是父母亲言传身教,学校教育和社会熏陶同样重要。我的父亲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模范。父亲的大度和胸襟,用“虚怀若谷”来形容,并不为过。为他人排忧解难,帮助别人度过难关,这是父亲乐此不疲愿意做的事情。母亲很严肃,平时话语不多。她一般不说话,只要开了口,别人就很难反驳,有那种警句名言的效果。

父亲是生产队长,贫农代表,有话语权。父亲安排我们兄弟学手艺,用“手艺不富,手艺不误”的古训来敷衍我们。事与愿违的是,兄弟几个偏不争气,一个个半途而废,逃回家来。气得他老人家束手无策。

我们都爱读书,每个人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小小的三树三间土屋墙壁上,重重叠叠的奖状,不知道多少层。父亲从不查看我们的作业,不与我们聊学校的事情。但是,当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们拿回来的成绩单和奖状,每回他都亲手用粥腻贴在墙上。当有人对奖状大加赞美的时候,父亲就嘿嘿地笑。母亲表现得低调,见不到她脸上有得意的神色。当我们围在灶台看母亲做饭时,她只说一句话:攒劲读书。

听父亲说,爷爷过世早。那年,他才十二岁。奶奶讨饭带大他们兄弟仨。父亲十四岁去三汊港吕姓财主家打工,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参加土改运动,当上了贫农代表。土改时的贫农代表,没有实职,只有政治待遇。我猜想,相当于如今的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我们小时候,看见有人穿日本产的尿素袋缝制的裤子,会羡慕好长时间。记得读书时,校长穿了这样的裤子,屁股上清晰地印着“净重50公斤”字样。走路时一晃一晃的,像绸缎,又凉爽,羡慕死了。

从那时起,我就一门心思想找工作。 [1]

作者简介

杨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学毕业 2004年公开出版小说散文集《乡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审稿中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