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追隨者》是英國作家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的作品。
作品
我爹在耕地,把馬匹驅趕,
鼓圓了肩膀,像一張滿帆
撐掛在車轅和土壟之間,
馬匹使勁拉,他嘴裡呃呃喊。
是行家。他把擋泥板裝好,
把尖尖的鋼刃固定,它琤亮,
草皮翻過去不會碎掉。
到壟頭,韁繩啪的一聲響,
汗淋淋的馬匹轉過身來
回到地里,他一隻眼睛
眯成一條縫,向土地斜窺,
估出土壟間行距,確又准。
在他釘靴後,我跌跌撞撞,
有時跌倒於光滑的草皮,
有時他讓我騎在他背上,
隨他的腳步忽上來,忽下去。
我極想長大成人去耕地.
閉上一隻眼,使雙臂吃勁。
我能做的卻只是在田裡
隨着他寬闊的影子行進。
我是個廢物,總是絆倒,
跌交,哇啦哇啦叫,但現在
卻是爹在我後面跌交,
跟着我,硬是不肯走開。 [1]
寫作特點
希尼的詩作純樸自然,奔流着祖輩們的血液,散發着土地的芳香, 繼承了愛爾蘭文學的優秀傳統,以極富感情色彩的田園抒情詩見長。 希尼的詩歌也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蘊豐富的哲理於日常生活,而且他還對古希臘和英國的史詩做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紹,從而拓寬了現代詩的表現領域。 他以一種帶有現代文明的眼光,冷靜地挖掘品味着愛爾蘭民族精神。他雖有學院派的背景,卻絕無學院派的那種孤芳自賞的情調。 他在12本詩集中,描摹愛爾蘭的鄉村生活,歌頌土地、自然、古老的道德,思考愛爾蘭複雜的歷史與政治衝突,並試圖在作品中,喚醒人們對寬容與和解的認知。和他的前輩、愛爾蘭詩人葉芝一樣,希尼的名字是和他的祖國愛爾蘭分不開的,而和葉芝一樣,他樸實而深厚的詩歌,能夠抵達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廣大人群。[2]
作者簡介
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生於愛爾蘭北部德里郡毛斯邦縣一個虔信天主教、世代務農的家庭。希尼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詩學專家。199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諾貝爾獎演講《歸功於詩》(Crediting Poetry,1996)也是一篇重要詩論。希尼把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2000)譯成現代英語,轟動一時。是公認的當今世界最好的英語詩人和天才的文學批評家。1966年,以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一舉成名。1966年到1972年,希尼在母校任現代文學講師,親歷了北愛爾蘭天主教徒為爭取公民權舉行示威而引起的暴亂。 2013年8月30日,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逝世,終年74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