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战友,离情依依(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别战友,离情依依》是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送别战友,离情依依
延庆某海军技术勤务团是一支技术部队,士兵服役期为五年,开头一年多时间是学技术,后面三年多时间是为党为部队工作,本来招募的士兵就不多,退伍的士兵就更少。1969年退伍的延庆某海军技术勤务兵很少,且都是徐光学所不认识的,所以,入伍不久的徐光学对“退伍”二字没有多少感触。1970年2月又有老兵退伍。这次退伍的士兵是迪华、业明两位老战士。
迪华,一位来自农村的士兵,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细长,面颜白皙,讲起话来细声软语,走起路来慢腾腾地,活像个女孩,但他为人和蔼,和战友们关系都很好。他曾和徐光学相处过一段时间,手把手地教过徐光学。他认真负责,多年来一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党员。他是抄报能手,还是劳动好手,中队工作区有一块空地,他利用业余时间带领战友们开荒种菜,无论是挖地、培垄、打墒,还是播种、上肥、捉虫,他都干得挺出色。为什么这样的好同志要退伍,徐光学搞不清楚,认为也许是回家结婚吧。和战友分别,徐光学心中酸楚楚的,初次感受到战友之情不同一般,那份难舍难分之情无法言状。至于业明同志,徐光学与之接触不多,不甚了解,与之告别,徐光学倒并不感到太多的悲伤。
中队开了个欢送会,欢送两位老战士光荣退伍。由于徐光学文采很好,能写会画,所以他被推选为留队战士代表在欢送会上发言。徐光学与迪华的分别,使他心里有许多话想说,现在,他被推选为代表发言,心中既觉得高兴,又觉得酸溜溜的。他埋下头来,为发言认真准备。
欢送会在2月的一个下午举行。2月初的延庆仍然十分寒冷,大地上北风袭人,原野上白雪皑皑,军营里生活紧张而又有秩序。那天下午,虽然是个晴天,但天气特别冷。鲜红的太阳丝毫改变不了寒冷的状况。中队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欢送老兵退伍的会议。会场布置很简捷,墙上悬挂着“热烈欢送迪华、业明两同志光荣退伍”的标语。迪华与业明坐在前排,同时在前排就坐的还有团里的领导、中队的领导。领导讲过话后,由留队的战士代表发言。徐光学走上前,把精心准备的稿件拿出来,满怀热情地朗读起来。他发言的全文如下:
敬爱的首长、同志们:
在这充满友好的欢送大会上,请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即将奔赴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的两位战友。
共同战斗几冬春,长城脚下结深情。革命征途虽有别,为国为民齐立功。
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老战友即将奔赴新的战斗岗位了。这是革命的需要,党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正如老战友迪华同志所说:“我们走,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而走,到地方上做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勇士。”毛主席教导我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都可以大有作为的。你们将像英雄一样奔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一颗红心似火焰,走到哪里红一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亲爱的老战友,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们披星戴月走向工作房;多少个光辉灿烂的早晨,你们迎着朝阳奔向工作房;多少个日夜你们坚守在工作房,战斗在保卫毛主席的岗位上。迪华、业明两同志在这所毛泽东思想的学校里认真学习,狠抓世界观的改造。在党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以及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你们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在各项运动中态度明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你们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迪华同志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被大家称为“革命的老黄牛”。你们是我们这些留队干部战士学习的榜样。
亲爱的老战友,你们可以放心地走,留下的担子我们会挑起来。我们一定完成战备任务。我们全体留队战士一致表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把留队当作继续革命的新起点,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真理英勇战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分别后我们将相隔千里,但我们革命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为着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地掌声来欢送两位老战友奔赴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
欢送大会开得简短,但却开得热烈。迪华与业明被深深地感动了。会后,中队会餐,这次会餐是退伍士兵在部队里的“最后晚餐”。中队里除了站岗之外的所有士兵都参加了这次会餐。尽管餐厅里的气氛比较热烈,但那种分别的伤感却如一层薄薄的云翳飘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战友即将远去,离觞犹在手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呀。徐光学端着酒杯走到迪华的身边,向他敬酒,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迪华深受感动,同时也鼓励徐光学留在队里好好地干,争取提干,在队里干一辈子。徐光学点头答应。
第二天早晨,大家都去送行。当同迪华同志握手告别时,徐光学流下了眼泪。“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这歌词唱得一点不假,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当绿色的军车缓缓起动时,徐光学举起手来,挥手与之告别。当军车载着迪华和业明驶出军营后,徐光学还站在原地目送那辆远去的绿色军车,直到军车消失在苍茫里。送罢战友,回到宿舍,徐光学产生了一种感觉,一种无法名状的感觉,是若有所失,还是若有所思。其实那是对刚刚离队战友的怀念。一时间无法排谴对离去战友的思念,他把对战友的思念之情用诗歌形式写了出来,后来把它“发表”在黑板报上。
送战友
——迪华、业明同志光荣退伍
并肩战斗炼红心,阶级感情似海深。
备战备荒为祖国,坚强战士打冲锋。
全心全意为人民,继续革命向前冲。
永远忠于毛主席,不同战线献忠诚。
以后的两年里,徐光学又送走了两批战友。在军队里的时间越长,与战友相处的越久,那份真挚的战友情就越深越浓。所以,每送走一批战友,徐光学都会增一份伤感,直到1973年自己退伍,别人来为自己送行。[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