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著作之任宣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1]。
“ |
平生聞說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檻外澄江練不收,窗中遠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遙相望。謝公向此憑熊軾,白傅曾為鹿鳴客。 江樓山寺多賦詩,往往題名在僧壁。皇家早歲平吳後,翰林賈公為太守。 至今清話玉堂中,夸詫江山不離口。吾君御極初選藝,東樞貳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為歷試。紫微田郎次登科,東樞受代傳廳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烏台為察視。邇來通倅少名流,雲泉竹樹應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學術縱橫才磊落。當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歲獻文重召試,新恩始上芸香閣。未教修史未演綸,宣城奉使聊親民。 且忻彩服得就養,莫嘆朱衣未即真。舊遊應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車布政民休休,高吟淺酌誰獻酬。夜深紅燭在何處,綺霞閣通疊嶂樓。 公權書札燕許詞,未免山僧乞撰碑。撰碑書碑即三載,眼看徵詔在丹墀。 卻愁未盡江南興,閒坐蓬瀛揮玉柄。黃樞侍臣兩制官,待君同說宣城景。 |
” |
— [北宋]王禹偁 |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2]、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文學主張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較高者,他在詩、文兩方面的創作都較為突出,促進了宋初詩風、文風的變革。宋初詩派林立,但主要是"白體[3]"、"西崑體"、"晚唐體"三家。王禹偁屬"白體"。
古文: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後來的歐陽修、梅堯臣[4]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開闢了道路,因此頗受後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壇上沿襲唐末五代頹靡纖麗文風。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5]寫於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於詩味。
詩歌: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誇張,但宋初詩風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6]。然而,王禹偁的詩風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