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

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

作品名稱: 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梅堯臣

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是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作的一首詩詞。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1]

目錄

正文

往日送子春風前,春風酣酣杏正妍。 今來送歸秋風後,秋風搣搣沙滿川。 馬鬣斜傾毛瑟縮,馭吏噤唫足後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與君下馬相留連。 殿堂高下就山勢,松柏森聳侵雲巔。 長廊落葉卷若掃,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攜撫玩皆可憐。 卻令遠客自生念,欲見幼稚心煩煎。 擁爐對坐日昏黑,龕燈共借僧榻眠。 雖然覆衣冷如鐵,不及在家貧無氊。 曲肱難寐要天曉,兩股凍痹仍筋攣。 桹桹殘夜未魚響,起看昴畢傾西躔。 怒號斗息東方白,童僕整肅吾將還。 老僧掃壁持筆硯,請予強此題歲年。 出門並轡至山店,茅屋揭盡余尺椽。 又據胡床一談笑,君不解飲聊開筵。 程次都無五百里,篋中可乏一囊錢。 拂衣頻起畏日昃,應恐慈母心懸懸。 顧我便當江海去,卻思此地何由緣。[2]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3]

梅堯臣是中國北宋詩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中年後賜同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早期詩歌創作,曾受西崑詩派影響,後詩風變化,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反對浮艷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所作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猛虎行》等。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如《魯山山行》,細膩地描寫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等都是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但他為了矯正宋初詩壇靡麗之習,詩中不免流於質樸古硬,缺少文采,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劉克莊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遺》1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本。

梅堯臣提出與西派針鋒相對的主張。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摒棄浮艷空洞的詩風。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要求詩寫景形象,意於言外。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