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杨少尹序》是一首古诗,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新诗[1]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借鉴。创作新诗应当全面继承和发展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优良传统,努力创造发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诗的民族形式。
“ |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
” |
— [唐代]韩愈 |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2]》,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们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唐诗灿烂华美、宋词饱满安静。诗歌之中,有美丽的画面,有丰富的情调;诗歌之中,有温柔与缱绻,有家国与天下。
中国诗歌精巧,从不冗长,从来没有极大的伟力,但精巧的文字却极富立体感,勾勒出神妙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诗画合一的美。
诗词是一种唯美的文学艺术。正因为其美,才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正因为其美,才能千古不衰,并且不断发扬光大。无论是儿童、少年,抑或青壮年,还是老年人,都非常喜爱诗词。有的把它作为儿童传唱,有的可以随同民歌流传。诗词可诵可唱,是其它任何文学体裁难于比拟的。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学之精粹,使古老的诗词艺术不断地融入当今时代的内涵和鲜活的时代特色,永远传承下去,使其旧瓶装新酒,其味更甘醇。
参考文献
- ↑ 浅谈新诗的语言艺术,搜狐,2019-05-30
- ↑ 重磅!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搜狐,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