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逍遥咏1-10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逍遥咏1-10首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逍遥咏1-10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赵光义

逍遥咏1-10首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作品之一。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1]

正文

混纯初分后,阴阳辨浊清。 三才皆备位,万物有长生。 罔象精通感,淳和道可明。 但求方寸是,剖判应非轻。

冥搜多景趣,悟则顿神清。 拘束终难得,冲和入道情。 知微通理性,滋味好研精。 妙用天然法,阴功蕴大名。

虎龙本属木,白虎作华池。 水炎恒为则,阴阳造化迟。 清心常积德,凡眼岂能知。 君子听吾喻,神明勿喑欺。

逍遥利乐认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 法须求经里字,无缘劳问洞中人。 研穷道德从何入,清净玄通驭物亲。 此语苞含堪赏咏,丹台羽客善铺陈。

逍遥理路达三清,非是寻常取次名, 此语不宗凡见识,笼罗大象显昭明。 傍通照料周遮远,异境凡从智慧生。 方丈室中谁口默,真心传受一般平。

逍遥里外混诸天,澹荡其中四叙间。 拂拭尘埃明印月,遍驱神鬼锁骊山。 装添出没何奇异,秘隐藏真未是闲。 但好消详清景内,勿生疑虑动机关。

逍遥但信莫狐疑,天自高兮地本卑。 晓取声闻归至道,从来法则尽如斯。 物情运化真纯理,谩说周遮问不知。 性识贤愚俱一体,善缘恶业影相随。

善念销嗔恚,无差本自然。 花开凡叶木,水打急风舡。 拘执恒如缚,能仁学昔贤。 神明皆正定,消息更深玄。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济世勤行任百年,方知大道自昭宣。 休夸争变黄金术,谁信空磨白玉穿。 智慧宜从高见识,阴功及物最弥坚。 是非达取此言语,宇宙常存隐圣贤。[2]

作者简介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3]

历代评价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4]

参考资料